【抗疫服务台】

光明日报记者 詹媛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复工复学过程中,不少人会由于担心而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有些人还出现抑郁或失眠、早醒、噩梦等睡眠问题,甚至因烦躁而与亲朋出现冲突。该如何面对这些心理不适呢?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心理问题可致失眠、爱哭、反复洗手

对于复工复学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南昌大学二级教授、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咨询师工作委员会委员陈建华认为大部分人是相似的,即担心、害怕甚至恐惧——担心环境是否安全;恐惧与人接触,怕传染;担心自身防护措施不到位,被感染;害怕工作压力大导致自身免疫力降低等。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咨询师工作委员会委员郑爱明介绍,恐慌表现为恐惧和害怕,抑郁的具体表现则是悲观和绝望。他说,这些心理变化可能导致异常行为。例如,不断关注手机,害怕错过任何一条新冠肺炎消息,哪怕吃饭和睡觉时也不放弃;反复洗手,哪怕手洗破皮;不敢出门,在家里也不敢讲话,也不希望家人讲话,担心飞沫传播新冠肺炎,为此感到痛苦等。

有负面情绪不意味着患心理疾病

如果出现了这些负面情绪,就意味着患有心理疾病吗?并非如此。

“情绪波动是人的自然现象,应该对此保持平常心。”郑爱明表示,“紧张、焦虑等心理反应是疫情引起的正常人群的正常反应,不必过分在意。”

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主任心理师姜长青看来:“适度的担忧、恐惧及焦虑可以提高警觉水平,提高人们的适应和应对能力,是一种保护性反应。”

陈建华认为,针对复工复学所产生的焦虑,人们应该接纳这样的现实。“不论是急于还是迫于,都是自己必须复工复学的原因,别无选择。一旦这样想,心里就会踏实些。”陈建华说,“心理学的认知理论认为,认知变了,情绪和行为也会随之改变。”

这些方式可有效减轻心理不适

那么,哪些行之有效的方式可以减缓这些不良心理状况呢?陈建华强调要保持乐观的心态。“乐观的心态对免疫系统有积极影响。只有恐惧心理才会对免疫系统产生消极影响。”

姜长青给出了非常具体的建议。首先,给自己关注疫情的时间设定一个“信息闹钟”。例如,规定上下午各用5分钟来关注疫情信息,其他时间专心工作、适当运动、做做家务或参加休闲娱乐活动等。这样可以在掌握疫情信息的同时,开展正常的工作并获得愉悦的情绪。

此外,密切的家庭联系和社会支持也是“安全感”的重要来源。姜长青建议大家,保持每天至少一次和亲友的联系,找到互相帮助的方式。对于弱势人群,如儿童和老年人,也可以尽力给予更多鼓励和生活上的照顾,这些彼此间的支持能够让人们更持久地应对困境。

积极看待生活,保持规律作息也很重要。“规律性、掌控感是应对焦虑恐慌的良药。在此基础上,还要建立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注意良好的饮食,保证睡眠,不要试图通过烟酒来缓解紧张情绪。”姜长青说。

郑爱明还建议人们学习相关知识来减轻因不够了解而产生的恐慌。他建议大家可以用读书、听音乐的方式充实自己,分散注意力,还可以参照网络上的“放松训练”“放松冥想”“呼吸放松”等方法自我调节。

如果消极情绪严重到影响正常生活、工作及学习,或出现持续失眠,控制不住地洗手等情况时,专家们都强调此时应该寻求正规的心理援助,包括全国各地的免费心理援助热线和医疗机构心理门诊等。

《光明日报》

05-25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