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长三角将有9大气象服务中心“预知风云” 来源/记者 马丹 摄
讯(记者 马丹 特约通讯员 谢丽萍)安徽黄山的云雾、上海城市的晚霞,何时才是最佳观赏时段?长三角区域里PM2.5和O如何开展协同治理,推动区域“碳达峰”?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长三角区域的交通如何“畅通无阻?记者今天从上海市气象局获悉,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深入推进,今后长三角区域的气象服务保障将更加“一体化”“高质量”,未来沪苏浙皖四地将陆续建成环境气象、航空航运气象和远洋气象导航、公路交通气象、能源气象、海洋资源气象、生态气象、人工影响天气、旅游气象、现代农业气象等长三角分布式气象服务九大分中心,带动提升区域发展一体化气象服务能力。
今年1月,中国气象局已向沪苏浙皖四地政府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气象保障行动方案》。目前,长三角气象部门正在制定相应的三年行动计划。上海市气象局副局长冯磊介绍说,四地气象部门正根据各自的特长,牵头建设区域气象服务中心。
此外,“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长三角一体化走基层看气象采访活动今天上午也正式启动。
上海:长三角环境气象服务分中心
长三角航空航运气象服务分中心
随着大气污染治理效果显现,近几年来,包括上海在内的空气正越来越“健康”,霾天气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低。冯磊介绍说,未来,大气污染治理会有更多作为,长三角环境气象服务分中心将致力于区域PM2.5和O协同治理、区域“碳达峰”等,并建设环境、健康气象综合观测网络,搭建长三角一体化环境及健康气象服务系统。
作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航空、航运交通重要枢纽,上海对航空、航道的气象服务需求日益精细化。未来的长三角航空航运气象服务分中心将建起长三角机场群航空交通枢纽立体气象监测系统,共建长三角主要港口、内河航道气象监测系统,面向港口、江海直达特定航线、岛际交通航线、近海航线、铁水联运和重大港口工程项目等开展静态或动态预报预警服务。
江苏:
长三角公路交通气象服务分中心
长三角能源气象服务分中心
江苏的暴雨何时会出现在上海?恶劣天气,长三角城市间是否能提前发布预警?未来,长三角的交通气象服务将有统一标准。江苏正在建立的长三角公路交通气象服务分中心,将以长三角区域交通气象观测站网为基础,构建一体化综合交通气象服务数据集,建立和完善针对长三角地区不同交通气象服务对象的预报产品标准、服务标准和发布流程。人工智能和跨部门数据融合也会引入智能化精细化复合化的交通气象软硬件和预报预警技术研究。
而长三角能源气象服务分中心则会面向政府能源主管部门、海上风电和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及传统能源用户开展海上风电实时气象服务保障。
浙江:
长三角海洋资源气象服务分中心
长三角生态气象服务分中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也体现在了对高品质气候评价产品的需求上。哪些地方气候品质表现更加,哪些地方负离子含量高,环境优美更宜居?这些都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冯磊说,长三角生态气象服务分中心的建立正在为“高品质气候”制定更有科学依据的标准。该中心将联合构建长三角生态气象地基监测站网,开展高分辨率土地分类研究和应用服务,开展长三角内陆水体污染的监测预警评估。不仅如此,还将开展气候变化和极端事件对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影响评估和预评估,制定生态气候适宜性评估指标体系和标准,推出长三角“宜居城市、乡村氧吧、避暑胜地、气候康养小镇”等生态气候品牌。
长三角海洋资源气象服务分中心则主要为长三角的海洋渔业、海洋旅游和海上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服务。
安徽:
长三角人工影响天气气象服务分中心
长三角旅游气象服务分中心
长三角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分中心
人们印象里的江南,有烟雨朦胧的窄巷、有小径通幽的古镇、还有轻轻柔柔的吴侬软语。这些江南的美,未来或许都有气象产品为你做“导游”。冯磊透露,上海气象部门正在联手擅长做旅游气象服务的安徽气象部门,研发江南烟雨指数、晚霞指数等,为长三角旅游提供更精细化保障。长三角旅游气象服务分中心不仅要打造长三角地区旅游气象防灾减灾示范点,还会编制长三角一体化旅游气象服务标准规范,开发面向公众的智能化旅游气象服务:像安徽黄山等长三角地区典型景区将有精细化的景观预报;长三角优质气候将有统一的评价体系及评估模块。
此外,长三角人工影响天气气象服务分中心、长三角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分中心,也会推动提升全区域的气象保障。
据了解,今年还将进一步完善长三角气象科普联盟工作机制,联合长三角气象科普联盟单位组织气象科普研学等活动。今年将重点在上海相关气象科普场馆和黄山国家气象公园组织气象科普研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