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很多人来说,“泰坦尼克号”这个故事并不陌生。但是如果将这个故事演绎成儿童剧将会怎样呢?上周末,我和家人走进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观看了一个不太一样的儿童剧《泰坦尼克号》。
虽然已经不是首映,在观看之前也和孩子一起在网上做了“功课”,但身临其境观看演出,真正感受到了“不把儿戏当儿戏,一颗童心换童心”的真正内涵。儿童剧《泰坦尼克号》中,三只猫和一群老鼠,在遇到危难时所做出的选择,折射出的是人类的优秀品质——责任与担当。
图说:儿童剧《泰坦尼克号》剧照。剧院官网
用戏剧点燃孩子们的想象力,这是宋庆龄先生创办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的初衷,在当下更是具有现实意义。孩子们不需要厚重的主题,但他们需要一个有助于他们成长过程中品格形成的故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让书本上的知识活起来,不断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仅需要“儿戏”,更需要“童心”。与其他的戏剧相比,儿童剧的创作和演出一点也不容易,甚至更难,主创人员以及演员需要了解孩子,走到孩子们中间,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
近年来,儿童剧的创作走出了一条“传统文化、现实题材、外国经典”三者并举之路,《马兰花》等经典剧目,展示中华文化内涵;《孩子剧团》等儿童剧,探索讲好红色经典故事,让孩子们喜欢看;《泰坦尼克号》《悲惨世界》等改编自世界经典文学作品的儿童剧,汲取世界文学宝库中儿童文学精髓。这些儿童剧用健康文明和丰富的艺术作品浸润少年儿童的心灵,给予他们快乐的同时,更让他们知道什么才是最有意义的事情。
小小的剧场可以释放巨大的能量,让孩子拥有无限的可能,好的儿童剧更能影响孩子的一生。少年儿童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中国古代便有“蒙以养正”的说法。一部好的儿童剧是思想性、艺术性、童趣性的结合,需要最细腻的情感、最飞扬的想象力和最博大的情怀,为童年施以正确的教育,提高孩子的正义感和辨别美丑的能力。
方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