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湾谷、梦清之境、半岛家园、苏堤春晓、梦幻之角,这是普陀将在苏州河高标准、高质量打造,被总称为“苏河之冠”的五大滨水主题空间。目前,“苏河之冠”滨水地区开放空间和公共艺术设计国际方案征集工作正在有序推进,预计将在4月中旬公布初期成果。
“苏河之冠”之名,源自于苏州河湾天然形成的五个半岛,河湾流线形似“王冠”。作为苏州河在上海境内岸线最为蜿蜒、历史遗存最为密集的段落,“苏河之冠”东起安远路,西至曹杨路,长度约6公里,河道宽度约50米,是上海近现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随着城市发展,市民对滨水空间的使用需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趋强烈,原来的生产性、防护性驳岸和其后侧破碎的滨水公共空间及街坊内容与这一需求的矛盾也日渐突出。
“苏河之冠”流线图
为此,普陀区在完成一阶段苏州河沿岸公共空间贯通的基础上,二阶段集中推进提升工作,聚焦提炼苏河意向、打造人文之河、经典之河。按照规划,普陀将统筹协调苏州河两侧的公共岸线、市政道路、街坊社区、公共绿地等有效空间和潜在资源,将“苏河之冠”打造成为绿色生态、文化艺术的多彩岸线,在提升品质生活的同时,更加增值城市发展的空间。
据了解,东首“长寿湾谷”,通过地标塑造、跨河桥梁、公共通道等整合空间资源、叠加艺术特征,打造成为中心城区苏州河畔人文艺术高地和国际人文交流窗口。“梦清之境”,进一步强调城市生态与生活的协调进步,在前期水质大幅提升基础上,改善目前尽端式绿地难以使用的不利现状,提升开放性和公共服务,打开联通商业办公等实体功能,满足中心城区对大型滨河生态空间的服务需求。“半岛家园”,在两岸主体为居住区的背景下,挖掘中国造币厂、宜昌路救火会、普陀公园等点状空间,在滨水生活中充实文化内容,形成生动的滨水体验。“苏堤春晓”,通过整合岸侧的零碎园区用地,形成规模服务,为市民的日常活动提供多姿多彩的城市服务,打造独特的滨水美好生活。“梦幻之角”,利用原家乐福、曹家渡花鸟市场等较为完整的大幅用地,结合SMG新媒体创作中心的入驻和发展,更新改造为集时尚、文化、信息等多种现代服务业为主题的产业板块,形成滨水活动动感特色鲜明的媒体时尚文化谷和桥头区。
城市的繁荣因水而生,因水而兴,优美的水岸也总是有着神奇的吸引力和不可替代的价值。聚焦十四五时期“打造苏河水岸生态宜居地”的发展目标,普陀区在苏州河沿岸21公里公共空间上做足“文章”,在具体方案上可以概括为“一河两岸三段十八湾,三道四线九区二十六桥段,多沿多点,多姿多彩”,更加突出贯通启动、强调功能带动、加强两岸互动、彰显人文感动、同步水岸联动。
其中,东段集中打造“苏河之冠”经典水岸;中段链接南岸百年“圣约翰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和北岸清水湾自然水岸,彰显华政清湾、人文璀璨;西段聚焦大虹桥、进博会的延伸辐射带动效应,强调生态水岸和高品质的科技金融商务特点。据悉,届时,普陀将以贯通为主线,打通经络,激活机体,彰显活力生机。集中增加岸线公园,构建亲水宜人的绿色岸线;分层设置防汛墙,形成台台叠落,越近水越灵动的水城共融格局;激活街区和水岸,设置“苏河轩”驿站,提供更多的便民服务设施,丰富岸线功能;架设跨河慢行桥梁,打造苏州河上特色桥梁标志景观;丰富河上活动,串联水上码头,重启水上游览观光,形成水路联动的商业综合业态,打造苏河游览的品牌。
苏河风貌
水是城市生活的一方诗意。清晨,在波光粼粼的河岸感受微风吹动、暖阳拂身;午后,来一场绿茵漫步,在繁忙之后享受片刻的自然妙趣;傍晚,带着对晚霞的眷恋,感受生活有种从未有过的美好。随着普陀21公里苏州河沿岸公共空间的不断完善提升,这里将以活力宜居的水岸风景,带给两岸居民更多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喜悦。
张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