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方IC
“万物归春,春天是播种的季节,祈求祖先保佑风调雨顺,古代就有春祭的传统。它既是一个追忆和祭奠先人的肃穆日子,也是人们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节日,其规模之宏大,差不多仅次于春节。”华东师大民俗学博士游红霞说,感恩自然、感恩祖先是寒食清明的基本主题。其形式表现为扫墓踏青,是与中国儒家文化代表孔子的文化创造密切相关的。孔子与弟子暮春踏青,尊奉自然的和乐精神,成为清明节的主题,而扫墓,则是基于孔子及其弟子的创造。有人认为,孔子葬母,率先兴起坟墓的葬俗。有墓才有扫墓之习。而其弟子子贡为孔子守墓三年,则进一步强化了墓葬规则。
明从节气演变为节日,跟寒食节直接相关。清明是寒食节结束的日子。南宋《梦粱录》卷二:“寒食第三日,即清明节。”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七也有类似说法。上海嘉定区博物馆副研究员陶继明说,清明有吃青团的习俗,但上海嘉定一带吃青团是流传进来的风俗,本地人喜欢在清明时节吃馄饨,荠菜肉馅为最佳。上海人喜欢春天吃汤团,分甜口和咸口。无论是裹馄饨还是包汤团,都是要全家一起动手的,这也是清明节举家共祭祖先的一次大团圆。
首席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