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 (通讯员 周晓东 黄波 记者 江跃中)3月31日,装载着1.4万标箱的利比里亚籍“地中海巴里”轮,缓缓靠泊洋山港三期码头。这艘15万吨级大型集装箱船,还带来了1700多个空集装箱,能够及时缓解市场紧缺空箱的“近渴”。早在该轮抵达前,上海边检机关已主动联系船舶代理公司通过单一窗口边检申报平台,提前进行了网上预检申报,同时运用边检数据,分析完成了船舶航行轨迹核查和船员行程排查,及时掌握该轮防疫情况和船员健康状况。船舶到港后,上海边检机关及时派出警力,将查验窗口前移至梯口,快速为“地中海巴里”轮办理了边检查验手续,确保船舶通关“零等待”,空箱卸运“零延时”。
图说:利比里亚籍“地中海巴里”轮靠泊洋山港三期码头 魏军/摄
自2018年4月2日国家移民管理局挂牌成立以来,上海边检机关主动服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大力深化“放管服”改革,以通关更便捷推动要素流动大提速,成为上海加快推进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国际国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生力军。
加快流转港口空箱
2020年,中国外贸经历了先抑后扬的态势,上半年外贸清淡,港口吞吐量表现相对低迷,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从2020年6月份起,我国外贸进出口连续实现正增长。2020年全年,货物贸易出口总值17.93万亿元,增长4%,国际市场份额也创历史最高纪录。然而,在大量海运集装箱从中国出口输送至全球的同时,受海外疫情蔓延冲击,境外港口却频频陷入停工停产,航运企业大量集装箱滞压在海外,无法腾箱回流,导致国内外贸出口用箱“一箱难求”。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21年开年。
图说:洋山港码头俯瞰图 蒋爱山/摄
空箱供应是保障货物出口,稳定外贸企业产业链、供应链上的重要一环。为缓解国内空箱供给压力,去年下半年以来,航运企业和港口采取了赶制新箱、沿航线调箱、新建空箱堆场和调运中心等一系列举措。以集装箱船队整体规模世界排名第三的中远海运集运为例,除了通过制造新箱和向外部租赁等方式外,该企业还采取了“千里调空箱”的非常举措,将散落在全球的空箱集中调度回国,基本保障了上海港外贸用箱需求。为此,上海边检机关全力贯彻落实国家移民管理局关于服务促进长三角航运枢纽建设十项新举措,主动靠前服务,不断优化通关查验模式,助力港口空箱加快流转。
“通过边检机关的靠前服务和网上预检等有效举措,平均可为每艘集装箱船舶节省约1个小时通关时间,而这宝贵的1小时可以接卸空集装箱约600个。”在码头公司有着20多年操作经验的奚经理介绍说。通过压缩通关时间,上海边检机关助推港口空箱流转速度,有效缓解企业“用箱难”问题。
据统计,2021年前两个月,上海边检机关已服务保障近140万个外贸空箱进口至上海港,有效满足了国内外贸企业旺盛的出口需求。
推广“单一窗口”申报
3月23日,长荣海运旗下一艘满载货物的超大型集装箱船“天赐”号轮在苏伊士运河发生搁浅事故,导致这一全球最繁忙的海上贸易路线被迫中断,虽然“天赐”号轮目前已成功脱浅,但此次事故引发的“蝴蝶效应”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外贸企业开始寻求替代方案,比如选择中欧班列等陆上物流体系,或者不得不转向运输成本更高的航空物流。以浦东机场为例,自3月中旬以来,浦东机场国际货邮吞吐量一直保持高位运行。
图说:停靠在浦东国际机场机坪上的货机等待装货 董权辉/摄
据权威机构统计,今年前2个月,我国灯具、照明装置及其零件出口同比增长107.4%;玩具出口同比增长83.9%;家用电器同比增长81.1%。
对外贸易的持续向好为中国航空货运行业发展带来机遇。进入2021年以来,国际货邮吞吐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截至4月1目,上海边检机关已查验出入境货机20560余架次,日均220余架次。
3月31日,搭载100余吨货物的KZ225全货机飞抵浦东国际机场,而早在航班抵达前,边检民警已经通过互联网“单一窗口”平台提前为其办理了电子申报手续,在货机抵达后,第一时间为航班及机组人员同步办理入境边检手续。“通过上海‘单一窗口’边检航空器申报平台,可线上提交航班出入境信息,减少了往返奔波,一架飞机平均可节省40分钟通关时间。此举有效提升了货运航班的准点率和国际货物中转效率。”航空货运代理人周女士介绍道。
在不断优化口岸通关政策的同时,上海边检机关还从内部挖潜,按照国家移民管理局的部署以组建练兵专班、培训专业教官、全警分批施训等方式扎实推进全警实战大练兵工作。“从基础体能训练到警务实战技能培训,再到边检业务知识提升,面对当前国际货机通关压力,每一次练兵活动都是对我们的充电,全面提升了实战能力。”上海机场边检站执勤十三队练兵教员李秀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