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智能化正在全面改变人类社会,智慧社会建设已成为我国面向未来的重要发展任务。与此同时,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人口老龄化过程。两种趋势重叠交汇,产生了新的社会问题。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仅23%会上网,在农村这个比例更低,老年人遭遇严重的信息时代“数字鸿沟”。这反映了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问题突出,在智慧社会建设进程中需要直面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深刻变革。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明确要切实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难。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不断增强老年人在智慧社会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满足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老年人群面临的数字鸿沟,是当下智慧社会建设遭遇人口老龄化的一个现实问题。从社会治理的角度来说,我国正在经历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阶段,但目前智慧社会构建方案与社会治理形态尚不能充分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亟须社会治理与技术研发及时完善升级。造成老年人群数字鸿沟困境的原因有很多,可从老年个体、社会群体及企业机构等多个视角分析,包括老年个体的身心衰老、受教育程度、经济水平,家庭及社区支持系统的运行情况,以及信息化基建水平、技术适老化程度、企业适老智能终端供给情况等。在这些因素中,存在多种矛盾。例如,智能技术创新与智慧社会建设具有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特征,这与老年人的认知特点和生活习惯并不完全一致;社会适老化建构的战略政策制定,与各行业的发展规划及专业人员认知观念之间的对接与落实问题;新智能技术产品或服务的易学性及可用性与老年人学习能力之间的鸿沟问题;对于企业而言,还存在适老化研发改造成本与产品市场回报率之间的平衡问题;等等。因此,当老龄社会问题与智慧社会建设任务叠加重合,原本能够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技术方案或产品服务成了老年人群的巨大阻碍,形成新的数字鸿沟,使得老年人在很多涉老高频事项与生活场景中反而难以获取信息和服务。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在老龄社会治理中充分体现对老年人利益的尊重,发挥老年人在社会变革中的重要力量。社会各界既要让老年人享受智慧社会的发展红利,也要认识到老年人是老龄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人力资源,从提升智慧社会发展阶段人口素质的高度来推进老年友好型智慧社会建设。
人民是社会治理的最大受益者。当前,老年人使用智能技术有困难,享有智慧社会发展红利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其本质是民生问题。推进老年友好型智慧社会建设,必须让老年人共享智慧社会发展成果,不断满足老年人群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推进中国特色老龄事业快速发展。
人民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进行老年友好型智慧社会建设,不仅要促进老年人融入智慧社会,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要不断激发老年人社会参与及继续劳动的潜力,提升老龄社会的整体劳动力素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挑战。发挥老年人力资源优势,是我国老龄社会治理的现实需求与客观规律。要积极解决老年人使用智能技术上的实际困难,不断提升劳动人口的素质与潜力。
老年友好型智慧社会的实现路径
积极应对日益增多的老龄人口与快速发展的科技创新叠加交汇产生的难题,加快老年友好型智慧社会建设,必须统筹推进、融合资源、形成合力,促进智慧社会建设与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举措:进行全方位的适老化构建。适老化构建并不仅仅是对智能技术进行改造,使得老年人能够使用当下的智能技术,而是要多层次、多维度地推进适老化构建,将其与人口老龄化现状、战略政策规划、产品服务研发等紧密结合,形成以社会观念适老化为前提、政策规划适老化为核心、技术研发适老化为支撑的老年友好型智慧社会总体建设理念。一是要加强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进行观念适老化建构。将相关概念与认识从决策层和学术界及时、畅通地传递给社会公众,提升大众对老龄化的科学认知,并形成基本观念。二是要对涉及老年人生活各个方面的政策规划进行系统梳理、协同融合,构建适老化的战略部署与整体规划。三是要在涉老的产品形态与服务形式上进行适老化的技术改造与研发,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引导金融资本流入,切实在社会基层治理与各类服务中体现适老化。需要指出的是,随着时代进步与社会发展,即便是当下能够掌握智能技术的一代人在进入老年阶段后,仍可能面临新的智能技术使用困难的问题。因此,适老化构建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要将适老化构建的概念与举措持续地深入到各行各业。同时,要充分发挥老年人自身在消弭数字鸿沟中的主体作用,协同家庭、社区及社会组织的支持,形成相应的社会支持体系。
持续发展:加强系统化的老龄科学研究。解决老年友好型智慧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与核心问题,必须在相应的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发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导向。要以切实解决人民遇到的实际问题作为科研工作的前提,鼓励交叉创新。可以融合信息科学与技术、认知科学、老年学、老年社会学、老年心理学、老年语言学等学科,久久为功、持续用力,着力解决老年友好型智慧社会建设和中国进入深度老龄阶段后的痛点、堵点,对智能技术的适老化改造进行指导。例如,相关研究发现,老年人认知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衰退,导致在学习新事物时工作记忆负担变重,产生较高的认知负荷。因此,在相关改造中就要充分考虑个体在老年阶段的认知特点与行为特征,减少老年人认知负荷,弥补工作记忆容量的限制。另外,在我国老年群体结构复杂化的情况下,还应当切实加强老龄科学研究。针对身心健康和特殊状态(如听障、神经退行性疾病、肢体不便等)老年人,以及康养为主和尚有工作能力等各类老年人群体,要形成精细化的决策建议与成果应用。
他山之石: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已有经验。老龄化程度高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就如何弥合老年人数字鸿沟提供了各自的解决方案,我国要学习借鉴这些国家和地区在老年友好型智慧社会建设等方面的有益做法。例如,美国政府早在1999年就发布了《填平数字鸿沟》报告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政府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成立提升老年人技术使用能力的机构,助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技术培训、提升老年人信息素养,加强代际互动、利用青年优势,重视区域差距、促进数字平等,建设老年人专属网络平台等。当然,在实际工作中,我国要立足基本国情和人口素质,尊重文化传统与生活习惯,着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友好型智慧社会建设方案。
总之,要消除数字鸿沟,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建设老年友好型智慧社会,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握老龄社会治理特征,尽快完善多层次、多维度的适老化构建,全面提升老年友好型智慧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实现智慧社会发展紧紧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