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三年前的事了。
浙江上虞的赵畅兄是我的一位热情而又勤奋的朋友。他一面忙于工作,一面勤于写作,为我供职的《上海滩》杂志写了许多精彩文章。我们成了神交已久的朋友。
那天,他来电话邀请我们一定要到上虞去一次。他说,上虞不仅有白马湖,有春晖中学,还有一本值得一访的好书。
我听了觉得奇怪。是什么书,值得我们专程去一次上虞?
他说,是一本保存完好的中文首译本《共产党宣言》,而且还很有故事。我们听了很高兴。为了尽早目睹这册中文首译本《共产党宣言》,很快我们便乘车前往上虞。
赵畅兄一接到我们,便立刻带我们来到上虞县档案馆。在那一排明亮的玻璃展柜前面,他激动地指着一本保存完好的薄薄的小册子告诉我们:“这就是我们上虞珍藏的首译本《共产党宣言》。”
我们将目光一起注视着这本书,我看到书名是从右往左排的,其中第二和第三个字颠倒排错了。在书名上面印着“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第一种”。书名下面有两行字,分别印着“马格斯、安格尔斯合著”和“陈望道译”。封面正中印着一幅水红色的马克思像。封底则清晰地印有“一千九百二十年八月出版”。果然,这是一册最早印刷出版的中文首译本《共产党宣言》。
赵畅兄自豪地说,目前在我国有关部门搜集到的七本《共产党宣言》首译本中,我们上虞的这一本不仅没有破损,没有污渍,而且首尾完好。
我有点好奇,便问赵畅兄,你们是怎样得到这本首译本《共产党宣言》的呢?
他听后笑了笑说,这里面是有个曲折动人的故事的。
原来,这本首译本《共产党宣言》是上虞县丰惠中学副校长夏云奇捐赠的。但冒着危险珍藏这本《共产党宣言》的则是他的父亲夏禅臣。
那么,夏禅臣是怎么得到这本书的呢?
赵兄听了,认真地说道,上世纪20年代,大革命风起云涌。许多浙江热血青年来到上海,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你们看,这册《共产党宣言》封面右上角盖有一枚“华林”的印章。这位“华林”也是一个浙江青年,当年在上海外国语学社学习时,得到这本《共产党宣言》。后来,传给外国语学社同学、浙江上虞人叶天底等人学习。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叶天底回上虞组建国民党区分部,叶任书记,夏禅臣任执委。两人配合默契,做成了不少事情。很可能在此期间,叶天底将这本《共产党宣言》传给夏禅臣,让他学习和了解马克思主义。
时隔不久,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叶天底被捕牺牲。夏禅臣侥幸躲过一劫。从此,这本《共产党宣言》就一直秘藏在夏禅臣的一只箱子里。抗战时期,夏禅臣带着全家为躲避日军扫荡而逃入虞南山区时,始终带着藏着这本《共产党宣言》的箱子,之后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和全国解放。直到1963年4月,他才将这只箱子连同这本《共产党宣言》一起郑重地交给儿子夏云奇保管。
二十多年中,夏云奇始终谨记父亲的嘱托,十分用心地珍藏着这本《共产党宣言》。直到1988年,他在《人民文学》上读到一篇《大王魂》的报告文学,很为山东省广饶县大王村群众用鲜血和生命,保护一册中文首译本《共产党宣言》的事迹而震撼。于是,他便和母亲商量后决定:在199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前夕,将这本珍藏了六十多年的中文首译本《共产党宣言》捐赠给国家。
于是,我们在上虞才有幸看到了这册保存完好的中文首译本《共产党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