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14亿人口,其中近视患者人数已高达6亿,青光眼、老年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各类致盲性眼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眼健康问题成为涉及民生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而全国眼科医生不到4万人,其中眼底医生更是不足1000人,医生力量明显不足、且分布不均。
日前,由爱尔眼科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牵头,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等多家单位参与的“面向眼健康管理的智能无人巡诊系统及大数据平台建设”项目正式启动。
针对基础眼病防治和青少年近视防控预防,该项目将构建以眼健康大数据平台为基础的智能眼健康系统,这一系统还包括边端眼科智能检查装备,以及部署在检查装备上的眼底影像辅助诊断系统,此外,通过综合利用多来源的眼健康数据,对眼病及病症进行深入挖掘,将构建眼健康管理知识图谱。项目的推动将大力提升基层眼科诊疗能力,普惠广大眼病患者,全面提升全民眼健康水平。
“‘智能眼康’项目的初衷,就是想通过在眼科领域应用智能技术与大数据平台,提升我国医疗机构,尤其是广大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与效率,缓解眼健康供需不平衡的矛盾,从而让更多的老百姓能享受到更精准、优质的医疗服务。”据“智能眼康”项目爱尔眼科方负责人戴伟伟博士介绍,该项目主要研究方向为眼科影像智能辅助诊断、眼科智能无人巡诊系统、基础眼病诊疗知识图谱构建、眼健康大数据平台建设及示范应用。该项目将有效解决目前国内专业眼科医生稀缺,基层医院医疗资源匮乏、医疗技能落后、医师阅片量大等问题,大幅度提高医生临床诊断的效率与精准性。另一方面,该项目还将对药物研发、多中心研究、数字眼科等前沿领域科技发展带来重要的价值。
“我们的目的就是要用最尖端的技术服务最朴实的民生。”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务委员、泛在计算系统研究中心主任陈益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