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是中美“乒乓外交”50周年的纪念日。一次外交史上的神来之笔,让中美乒乓外交横空出世,也拉开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序幕。昨天下午,上海纪念中美乒乓外交50周年系列活动在国际乒乓球联合会博物馆和中国乒乓球博物馆开幕,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以及美国原乒协主席谢·克罗斯兰发来致辞视频,在随后举行了友谊赛中,两国人民再度用乒乓共叙友谊。
图说:上海纪念中美乒乓外交50周年活动举行,参会嘉宾合影留念。徐程 摄
“乒乓外交”传奇历程
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在视频致辞中表示,50年前的乒乓外交,在中美关系史上具有特殊意义。它创造性地为隔绝数十年的两国人民开辟了独特的外交方式,向两国和世界发出了中美改善关系的信号,由此揭开了尼克松总统访华直至中美建交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序幕。
崔天凯说,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中国“十四五”规划开局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我们不懈奋斗的目标。同包括美国人民在内的各国人民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们不变的向往。中方愿同美方秉持尊重、友好、共赢的乒乓竞技精神,在互利合作与良性竞争中互相促进、彼此成就。
国际乒乓球联合会终身名誉主席徐寅生、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姜江、乒乓球名宿张燮林、郑敏之等嘉宾出席了当天的活动。值得一提的是,张燮林、郑敏之、姚振绪等八位乒乓名宿是当年中美乒乓外交的中方亲历者。
昨天的系列活动包括开幕式、友谊赛、主题展和专题报告会等。其中,主题展通过140余幅档案照片、60余件藏品以及80多分钟视频素材,重温50年前那个载入史册的春天。主题展的展出时间为期一个月。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在开幕式后,举行了中美乒乓球友谊赛。由13位美方运动员和13位中方运动员组成4支中美混合队进行比赛。每支球队都拥有一个独特的队名,分别是快乐乒乓队、乒乓朋友队、美女与帅哥队和飞虎队。中美双方都不是专业选手,但打得有来有往欢乐无比,男女老少一起上阵,赛场上回荡着欢呼声、欢笑声,不论比赛结果如何,所有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来自上海体育学院的“00后”姑娘黄志琪告诉记者,她从小就听着“乒乓外交”前辈们的故事长大,小球转动大球的传奇,令她心驰神往。如今她也有幸成为了新一代“乒乓外交”的参与者,和美国搭档一起训练切磋,以球会友同场竞技,参加了如此快乐的比赛,她也更能体会“乒乓外交”之所以至今被人们铭记的原因。
而另一位参赛者,上海纽约大学常务副校长杰弗里·雷蒙也讲述了一段他与“乒乓外交”的往事。他从小喜欢乒乓球,水平还不错。1972年,也就是美国队访华的第二年,中国乒乓球代表团前往美国回访,正在念高中的他一心想和中国选手切磋。后来打听到中方队员出现在一家商场,他立即逃课赶去“追星”,结果终于如愿以偿。“他们比任何我遇到过的对手都厉害”。杰弗里说,让段回忆让他铭记一生,而如今再次参与中美“乒乓外交”也令他感到非常骄傲。
图说:嘉宾在举行乒乓板上签名留念。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今年81岁的乒乓名宿张燮林是当年中美“乒乓外交”的亲历者。昨天下午,他以嘉宾的身份来到了现场并为友谊赛开球。
“50年光阴弹指一挥间,第一次参加乒乓外交,我还是个小伙子,现在再次在中美友谊赛上挥拍,已经是满头白发了。”张燮林说,1971年日本名古屋世乒赛,他就坐在中国代表团的车上,眼看着美国选手科恩上错车,一脸尴尬不知所措,而中国选手们则同样懵圈,只有队友庄则栋反应了过来主动上前与科恩打招呼,并赠给他一份礼物,当时谁都没有想到,这一举动竟然直接拉开了中美建交的大门。
回顾这段历史,张燮林说,中美两国存在差异是正常的,但相同点更多,比如对乒乓的喜爱,以及人民希望友好的意愿。“国与国的关系,和体育竞技也非常相似,你追我赶才能共同进步,一家独大即便暂时领先,从长远来看也绝无好处。”张燮林说,对手就是最好的老师,良性的竞争是推动世界进步的动力,打压、对抗不是正道,历史已经证明,中美两国合作共赢,是众望所归,也是唯一正确的道路。
记者 李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