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谈 | 为了力量与热情,喝一杯吧-LMLPHP

现在各种饮品充斥市场,大街小巷星罗棋布或大或小的饮品加盟店,大多门庭若市,得到后浪们的追捧,有的因此成为网红饮品和网红店。不少新款饮品加糖和芝士,口感偏甜和腻,一向清淡轻口味的我是很少去问津的。

我日常喝的饮品其实只有两类,一为茶,二为咖啡。在家喝茶,这是国粹,外出则喝咖啡,便有点中西合璧、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意思了。茶则红、黄、绿、黑都喝,家里有啥喝啥,以绿茶为主。外出再喝茶就没有意思了。

我外出除了参加必要的活动,更多时候是散步。散步的目的除了舒筋活血,也为了街拍。街拍的目的是为了记录城市多姿多彩的身影。走累了或走渴了,就需要找一家咖啡店,咖啡店里也有好风景。所以我外出的目的是多元复合的,且互为因果。至于走多少步是无所谓的,从来不想在微信运动的排行榜上荣登榜首。

既然外出散步常常去喝咖啡,所以我去过不少咖啡店,大多是在家附近脚力可抵达的范围。如武康路、兴国路、泰安路、番禺路、东湖路、东平路、衡山路和淮海中路沿线等处。这些地方开了一些国际品牌的咖啡店,质量是有保证的,还不时有一些咖啡店雨后春笋地长出来。究竟去哪家喝,多半是随机的。走过路过,看到有情调,有镜头感的,便去落座。有时则是专程的,慕名而去,或作为回头客再去。例如皮特咖啡刚刚在东湖路开张时,我正好路过,只见店堂外人头攒动,听说要排队多时才能进入。我最烦排长队,便去了另一家。后来听说不要排队了,便专程去了一次。记得那是初春,我穿了件长大衣,戴了顶呢帽,在账台上点了杯咖啡后就找了个座位等候。这家新开张的国际品牌咖啡店比较大,吧台呈椭圆形位居中央,气场不小。靠墙陈列了一架古董咖啡机,标价不菲。我坐下不久,又来了三位同桌。一位是80后女生,两位男生是言听计从的助手,边喝边商量美食项目上的事。很快就与我交流起来,并坦白刚才在账台边用相机偷拍了我一张,我却浑然不觉。其实我在咖啡馆等公共场所也会拍人,但不用专业相机,一般都用手机。如果近在咫尺,想拍一张黑底肖像照时,会先知会一下,很少有拒绝的。那天我离开时问了其中一位男生:你今年的小目标是什么?他回答说一个亿。自然,这都是玩笑。像这种在咖啡店与年轻人偶遇后的交流,甚至互拍扫微信,经常会碰到。多半是因为后浪们好奇,惊讶前浪怎么也会来喝咖啡玩情调啊。只有当他们成为前浪时,才能理解这很寻常,谁不是从后浪过来的呀?

前几年好多咖啡店只有机冲咖啡,我不知道他们是用什么咖啡豆即磨后冲泡的,味道都差不多。后来渐渐有了手冲咖啡,我便只喝手冲了。咖啡师会把你点的那款咖啡豆给你看过闻过,称出规定的克数即磨,然后在吧台上当场冲泡给你看,再把盛了咖啡的杯子用托盘放到你的座桌上。考究一点的会在一个玻璃容器里放上冰块,再放一张注明此款咖啡产地和口感的名片。至于糖和奶是不给的,因为手冲喝的就是咖啡的原汁原味。我从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哥伦比亚、秘鲁、危地马拉、巴西、牙买加等地的咖啡一路喝下来,才感到咖啡的味道各有不同。其中牙买加的蓝山咖啡确实名不虚传,苦尽甘来,略带酸味,芳香满口,难怪成为世界上最贵的咖啡之一。

茶与咖啡虽中外有别,口感殊异,其功效却殊途同归,均让饮者提神醒脑。茶的嘌呤碱和咖啡的咖啡因生物碱,都是中枢神经的兴奋剂。但根据我的经验推断,茶较温和,属于佛系,咖啡则较猛烈,偏于魔系。咖啡一词源于希腊语,意思就是“力量与热情”。

因为疫情,我已经有四个多月没有外出喝咖啡了。为了力量与热情的回归,让我们去喝一杯吧。约吗?(王纪人)

05-26 1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