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作家惜珍具有丰融和阔大的眼界,她将整个城市的历史和现实收入自己的眼帘,然后从容地检阅、探索上海中心城区里的每一个历史文化风貌区、每一栋历史悠久的建筑,用文字描绘出一幅幅气韵生动的城市画卷。在其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新作《上海:精神的行走》中,她历时十数年独自穿行于城市的各个角落,以寻宝者的精神和探索者的眼光描写上海中心城区12个历史文化风貌区,探寻分布在这些风貌区内的130余栋优秀历史建筑。日前,惜珍与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摄影者傅鼎在“上海之巅读书会”朵云书院旗舰店进行了对谈,惜珍用脚步丈量城市,傅鼎用航拍大片记录城市,他们组成了观看城市的不同视角。
图说:《上海:精神的行走》
为了创作小说《面朝地中海的房子》,惜珍曾在2018年6月漫步尼斯老城区,那里阳光炽烈,有风格各异的古老建筑,门前窗台的花花草草生机勃勃。即便在地中海边漫步,惜珍眼前飘过的依然是家乡上海的影子。“我曾经多次走进武康大楼,在孔二小姐的闺房里和王文娟老师长谈,在楼下拱廊里的老麦咖啡馆闲坐,在武康大楼底层的大隐书局做讲座,在文化留存的美丽地标——巴金故居里徜徉。我喜欢它,是因为这条有着百余年历史的武康路至今依旧保留着时代的痕迹,见证着这座城市的演变和新生。这条路在我的生命中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那是最上海的画面。”
图说:武康大楼
在上海的老公寓中,惜珍还喜欢坐落在复兴中路1363号的克莱门公寓的外貌。“远远看去,它有点像小时候搭的积木,色彩丰富,造型跌宕多姿,还带点梦幻色彩,令人遐想。克莱门公寓不是一幢公寓,而是法国公寓式里弄,在低调宁静的复兴中路上非常抢眼,颇具视觉冲击力。它的对面就是新建的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惜珍当初选择写克莱门公寓有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法国文学翻译家周克希先生,周克希先生在上世纪80年代曾去巴黎高师进修过两年,2003年又得到法国文化部的资助,去巴黎住了三个月。周克希住的是克莱门一幢公寓三楼的两套,各30平方米,两堵墙中间有一扇门,可以连通。“他的随笔集《草色遥看集》以及译著《包法利夫人》,都是在克莱门公寓里写(译)出来的。人们可以想象他在这所法国公寓里伏案疾书的场景。”惜珍说。
图说:爱神公寓
对于傅鼎而言,城市之所以迷人,在于街道上所体现的城市风貌与个性,在于她的特色与底蕴。
阅读上海,惜珍还著有《永不拓宽的上海马路》(全三册),“我的这些关于上海的书,并非建筑领域的专业著作,更多是以作家的眼光去写上海的历史文化风貌区和风貌区内的优秀建筑,它们是上海版图中的重要肌理。”惜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