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嫂嫂”穿着旗袍去“石库门”听独脚戏-LMLPHP

图片来源:郭新洋 摄

海派旗袍代表的不仅仅是上海文化的风情、风韵,这或华美、或典雅、或庄重、或家常的服饰中,也蕴藏着这座城市人无论在何种境遇下都不放弃追求生活的那份热爱。今晚,“一月一会”的独脚戏《石库门的笑声》在中国大戏院如约而至。“神秘嘉宾”环节,观众没有等来什么“大咖”,却被一群身着旗袍、风姿绰约的“上海嫂嫂”惊艳。

“上海嫂嫂”穿着旗袍去“石库门”听独脚戏-LMLPHP

这支好似“业余模特队”的十姐妹来自上海海派旗袍协会,平均年龄50+,却丝毫不见臃肿或是疲态,她们身材高挑、体型苗条、走路带风、神采奕奕,俨然一派“御姐风”。据协会会长沈慧琴介绍,这群“乘风破浪的姐姐”并非什么专业模特,而是一群对海派旗袍情有独钟的独立女性,她们从上海弄堂里走出来,也是生活在当代的“上海嫂嫂”。

“上海嫂嫂”穿着旗袍去“石库门”听独脚戏-LMLPHP

自红色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中那段摇着蒲扇的旗袍舞大热央视春晚,让照亮上海弄堂的那抹“晨光”成功破圈,人们对海派旗袍的刻板印象有了很大程度的拓展——原来旗袍不只有结婚时穿的那种大红色绣龙凤的;原来除了“拗造型”拍照,看起来很“拘束”旗袍也能日常“买汏烧”;原来上海弄堂里的风情一大半得归功于“嫂嫂”们匠心独具的旗袍审美。

因穿旗袍特别能突显身材,总有人觉得除非拥有“S”型曲线,寻常人就不要“自我挑战”了。但在沈慧琴看来,这是很多人对旗袍的误解,以前上海人之所以推崇“好裁缝”,就因为擅长裁制旗袍的老师傅,太懂得如何用手里的一把剪刀来“修饰”体型,高矮胖瘦或是臂膀腰间的小赘肉,统统能被藏进度身定制、剪裁得当的旗袍中,那效果堪比现在的“图片精修”。

“上海嫂嫂”穿着旗袍去“石库门”听独脚戏-LMLPHP

当然,通过衣装进行的小修饰,自然无法如整形或抽脂般打到“换头换身”的效果,但这也恰恰提醒上海女人们要注意身材管理。沈慧琴说:“爱穿旗袍的人,肯定都是爱美的人,爱美的人大多都是自控力很强的人。我们协会里,很多姐妹因为爱上了海派旗袍,而懂得了身材管理、改变了作息习惯、更注重健康饮食,一两年下来不但身体变好了,整个人的气质都不同了。”最有意思的是,协会有位60岁的阿姨,为着穿旗袍天天练走台,一年下来居然还长高了一公分,被姐妹们戏称“二次发育”。

不仅仅是上海海派旗袍协会会长,沈慧琴同时也是上海新东苑沪剧团团长,今晚,她为观众献唱了沪剧经典选段“燕燕做媒”。在她看来,无论是沪剧、独脚戏还是海派旗袍,都是上海本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沪剧是乡音、独脚戏是快乐源泉、而海派旗袍则是上海女人的美丽法宝。

“上海嫂嫂”穿着旗袍去“石库门”听独脚戏-LMLPHP

生于斯、长于斯,沈慧琴也是从上海弄堂里走出来的小囡,自小跟着爸爸听独脚戏的她,对这门“笑的艺术”有着深厚的感情。“不同于小时候听的老段子,《石库门的笑声》有老底子独脚戏的味道,却又加入了很多’时鲜话题’。”沈慧琴笑说。“开演前还有点紧张,老想着一会旗袍秀的时候要说点什么,等灯一暗、戏一开场,真是笑得什么都忘到九霄云外了,就担心身上旗袍太’合身’,不敢放肆大笑,到时候肺活量太大把线崩了。”

04-15 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