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泾镇城运指挥中心 记者王凯摄
取证难,执法难,监管难……在传统“扫街式”的“人巡人治”中,我们的城管执法虽穷尽心力,但总是不尽如人意。在人民建议征集中,对于“智慧城管”,市民有着许多期待,更有着实实在在的好建议—— 数据平台:完善城市管理领域基础数据库,以利于缩短案件调查时间,推动数据赋能执法。 证据采集:推动执法方式由人力密集型向人机交互型转变,不断提高执法活动科技含量,提升执法效率。 日常监管:通过数据分析,设置分级监管标准,靶向定位、精准发力,推动常态长效。 联勤联动:在“一网统管”背景下“多格合一”,建立前端行业监管、后端专业执法、双方信息互联的管执联动闭环,打通管理执法堵点。 装备配置:应用5G通信、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基于无人机、车载视频巡逻车、固定高清视频监控等信息化装备,打造“物联、数联、智联”城管执法数字底座。 汇民意、聚民智,上海城管执法系统正着力加快推动“一网通办、一网统管”背景下“智慧城管”的建设应用。“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域”,“数治上海”的新范式到底是个什么模样?记者走进执法基层,一探究竟。 千里眼 让工地不再扰民
梅陇镇城管中队队员通过智慧工地系统查看工地文明施工情况
“利用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能随时随地监控辖区内所有工地上的一举一动。”午休时分,闵行区梅陇镇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中队副中队长孔令凯向记者展示他的手机执法终端。打开手机App,在“资源列表”菜单中,目前辖区内在建的10个区级以上工地情况映入眼帘,点击其中任意一个,屏幕上实时显示高清摄像头多角度捕捉到的画面:进出大门的车辆、建筑垃圾的封闭堆放、工作人员施工状况……工地上任何“风吹草动”,即使不在现场,也尽在执法人员掌控之中。 梅陇镇,作为闵行区人口最密集的区域,辖区面积广,南北地区发展水平差距明显,因而城市建设任务密集,大大小小工地项目众多。施工噪声扰民、扬尘污染,市民投诉频繁。孔令凯感慨,中队20多名一线执法人员要处置28平方公里辖区内各类投诉,执法力量非常有限。在他看来,以往“扫街式”巡查,难免会漏掉一些问题工地,对未经许可夜间施工、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出入未冲洗等具有时效性特点的违法行为,发现效率不高,有时等到市民举报,执法人员再赶到现场核查时,违法行为可能已经停止,采集证据非常困难。 作为闵行区城管执法局“非现场执法”的14个试点之一,“借助‘智慧城管’,形成线上线下、联勤联动的闭环管理网络,让工地不文明施工行为无处遁逃。”目前,执法人员利用工地摄像头监控、车载视频巡查、无人机航拍等手段,建立起工地监控信息系统,对各工地实现24小时全天候管控。一旦发现违法行为,比对数据库,确定违法主体,并第一时间通过监控视频锁定违法证据,依法启动执法办案流程。 近6个月来,梅陇镇城管中队文明施工投诉案件环比减少35%。这一切都得益于闵行区“智慧城管”大数据库资源,针对居民反映突出的施工乱象,利用多元数字化执法手段,问题自主发现率不断提高,也大大提升了监管、处置效率。 “更进一步的‘智慧’在于‘智能识别’和‘自动报警’。”孔令凯表示,下一步中队计划在区级工地试点安装智能感知设备,并逐步延伸到镇级工地,消除监管盲区。通过AI算法,对渣土车出入未清洗、建筑物料乱堆放等场景自动报警推送,严格管控违法行为。此外,通过车牌识别系统,抓拍识别进出车辆车牌,实现车辆信息可查询可追溯,为后续执法提供保障。 科技心 让街面更加干净
共享单车无序乱放、跨门营业、暴露垃圾……这些“老大难”问题给市民带来不少烦恼,也让执法部门头疼不已。七宝镇吸纳市民建议,巧借高科技助力城市治理。 七宝镇对城运中心“一网统管”平台功能加大升级力度,通过增设视频探头、单兵、布控球、鹰眼等“硬件”,以及加入AI研判、后台数据分析的“软件”,实现“观、管、防”的有机统一。目前,以航华区域为试点,开发了“智慧街区”模块,在航北路、航新路等重要路段安装25路可分析的智能场景探头、8路枪机探头,并布设跨门经营、违章停车、乱扔垃圾等智慧场景实时监测。同时,在皇都花园、东碧林湾最高处,分别安装了高空瞭望鹰眼设备,打开该设备可48倍放大视频画面,一旦有任何突发状况,可通过大屏幕指挥现场人员及时处置。 记者来到七宝镇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此时,指挥中心的视频监控大屏幕上,航北路668-696号一排沿街商铺前,一个红色方框定位在一辆停在路边的共享单车上,红框不断醒目跳闪着。“一旦发生异常事件,监测系统能及时抓取,跳动成红色警报状态,与此同时,我们指挥中心的终端也能收到预警。”七宝镇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中队副中队长傅春军介绍,每个探头均配备对应的网格化巡查人员,他们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可查看详情,必要时发起会话和任务派发,能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将问题解决。在他看来,“智慧街区”模块打破了传统执法的局限性,通过智能研判将“人巡人防”转变为“机巡技防”,为街面管理赋能。今年2月运行以来,航华区域街面的投诉量同比下降69.6%。 5月1日起,《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将开始施行。傅春军表示,届时“智慧城管”将利用“一网统管”联勤联动指挥平台“智慧街区”模块的智能发现功能,自动锁定违停的共享单车,联系相关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运营企业在两小时内清理,针对逾期未整改或拒不整改的,中队将进一步约谈企业并作出行政处罚。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航华区域共享单车无序停放的乱象将得到有效遏制。 智慧脑 让渣土车守规矩
闵行区、徐汇区交界处有一条路,来往居民无不掩鼻而走。这又是为什么? 承载着本市一半以上渣土砂石运输,龙吴路从景联路到江川东路段为闵行段,全长9.5公里,也是重型车辆的必经之路。每天大量土方车和混凝土搅拌车通过此处,路面尘土飞扬,交通事故频发,周边居民无不怨声载道。 现今,这一局面悄然发生改变。依托闵行区龙吴路生态智能化管理平台,在龙吴路放鹤路口西北100米北向南车道设置多角度、多机位高清摄像头实时抓拍,针对违法常发时段和重点车辆作针对性布控,执法队员通过视频甄别和图像对比分析技术,实现对各类违法行为的移动侦查发现和线上闭环处置。 “有了这套智能监控、分析、管理系统,再也不怕渣土车超重和跑冒滴漏了。”吴泾镇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中队队员李伟介绍,该平台主要就砂石车、搅拌车、渣土车、垃圾运输车四类车辆的违规路线行驶、车容车貌不洁、跑冒滴漏、未密闭车厢、未平厢平盖、车辆异常运输频次等方面作预警监测。 在闵行区龙吴路生态智能化管理平台上,记者看到,龙吴路(吴泾段)实时车流信息一一在大屏上呈现。在“报警详情”页面,画面中一辆红色土方车出现报警提醒,原来通过智能识别发现车容不洁,其所在位置和车牌号也都一同显示。 “过去,黑车运渣土、跑冒滴漏等问题,执法人员追溯难、取证难。现在发现问题更容易,执法效率也显著提升。”对于这种变化,李伟感触颇深。 借助“智慧脑”,吴泾镇城管执法中队已查处案件54起、教育整改96起,与以往同期数据相比,龙吴路(吴泾段)运输车辆未密闭违法行为下降50%、运输车辆车容不洁违法行为下降30%、运输车辆跑冒滴漏违法行为下降30%,而以往同路段违法行为查处结案率则提高60%。 目前,全市城管执法部门在“一网统管”背景下,借助群众智慧,全力深化数据治理、智能应用,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智慧城管”建设,以数字化方式创造性解决超大城市治理难题。浦东新区城管执法局借助“浦东城管App”,对固定监管对象按三色风险分级管控,推动执法由人力密集型、经验判断型向人机交互型、数据分析型转变。杨浦区城管执法局依靠 “桥梁高清视频+地磅秤”的信息手段,锁定经过桥上的超限车辆,实现证据的收集和固定,缓解了一线执法压力和力量不足。这些经验做法为推动城市管理模式深刻变革、迈向“数治化”新时代提供了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