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世界十大高发癌症中,消化道肿瘤就占了5个席位。上海市东方医院肿瘤医学部主任李进教授指出,消化道肿瘤防治任重道远。一方面,需要提高全民防癌抗癌意识;另一方面,需要加快创新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
中国人胃癌发病率高,跟饮食习惯息息相关,比如偏好高盐、辛辣、烫食等。另外,中国多数家庭共餐时不使用公筷,造成了幽门螺杆菌(Hp)交叉感染,而大量研究证实Hp是胃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然而80%的胃癌患者早期并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仅有类似于消化不良的症状。
国内发病率逐年上升的结直肠癌,最初往往是由息肉引起的。结直肠癌早期最主要的表现是大便习惯及粪便性状的改变,比如里急后重、排便不尽、血便和粘液便等,另外可能伴随着腹痛、腹部不适或腹部包块。这些症状往往都不明显,容易与普通的腹泻、消化不良、痔疮等病症混淆。
对于早期胃癌与结直肠癌患者,可以采取手术根治性切除,疗效显著。但是,大多数消化道肿瘤,早期并没有明显的症状,患者等到出现如上腹疼痛、消瘦乏力、贫血等明显症状后再检查,往往进入疾病中晚期,其预后往往不尽人意。李进教授呼吁:做好消化道肿瘤的“三早”,即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可以极大提高消化道肿瘤患者的存活率。建议40岁以上以及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的人群做胃肠镜检查,首次检查无异常后可以5年进行一次例行筛查。
消化道肿瘤除了手术根治性切除、传统化疗疗法外,现代医学包括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在内的多种癌症创新疗法组合拳,战胜癌症的最大机会就在于明智的治疗组合,让不少中晚期癌症可以像慢性病一样得到长期控制。所以,患者不要消极沮丧,不要失去信心。
众所周知,恶性肿瘤的产生与致癌基因息息相关。β-catenin、p53、KRAS、MYC是癌症领域最常突变的“不可成药”的致癌驱动基因,被戏称为“四大巨头”。其中,KRAS是人类癌症中最常出现突变的致癌基因之一,发生于约25%的癌症病例中,常见于肺癌(10%-20%)、胰腺癌(80%-90%)和结直肠癌(40%-50%)。近年来针对KRAS这一曾经被认为“不可成药”的靶点,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抗癌新药研发的热潮。
李进教授及科研团队开展着一项针对KRAS突变结直肠癌的全球临床研究项目。由勃林格殷格翰公司自主研发的SOS1::KRAS小分子抑制剂是全球首个也是唯一一个针对泛KRAS靶点的在研药物,在未来将会为更多消化道癌症患者带来新希望。由于SOS1通路有望成为针对KRAS突变型癌症的钥匙,针对该靶点的临床研究也备受关注。
今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主题是“健康中国健康家——关爱生命,科学防癌”,强调了家庭在防癌抗癌中的重要作用。消化道肿瘤防治不仅需要个人和家庭的力量,还需要整个社会“大家庭”的互相支持,共同推进健康生活。让我们正确认识消化道肿瘤,从源头预防癌症,共筑健康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