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近日印发的《国家标准2021》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赵辰昕表示,《国家标准2021》共包含“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优军服务保障、文体服务保障”9个方面、22大类、80个服务项目。

发改委:《国家标准2021》是我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次重大制度创新-LMLPHP

其中,幼有所育方面的服务项目有9项,学有所教有9项,劳有所得有12项,病有所医有16项,老有所养有4项,住有所居有3项,弱有所扶有14项,优军服务保障有4项,文体服务保障有9项,每个项目均明确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支出责任、牵头负责单位等。其中,服务对象是指各项目所面向的受众人群;服务内容是政府必须提供、群众依法享有的服务具体内容;服务标准是指各项服务目前的保障水平、覆盖范围、实现程度等;支出责任是指各项目的筹资主体及承担责任;牵头负责单位是指国家层面的主要负责单位,具体落实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赵辰昕指出,制定出台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是我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次重大制度创新,意义重大。

一是有利于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国家标准2021》明确了现阶段各级政府必须予以保障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范围和底线标准,可以让地方政府对现阶段,保障基本民生“重点保什么”“保到什么程度”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引导各地更加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对照中央要求精准查缺补漏,优化资源配置,把有限的财力用到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人民生活最关键的环节,兜牢民生底线,保障基本生活,确保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二是有利于推动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国家标准2021》是健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的基础标准,为各行业主管部门完善本领域相关服务标准规范、各地确定本地区实施标准、基层服务机构实行标准化服务流程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有利于推动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供给,逐步实现全体公民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公平可及地获得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切实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三是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制定出台《国家标准2021》,明确基本公共服务的底线标准,是国家向人民群众做出的庄严承诺,是健全完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基础性工作,有利于推动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更加成熟定型,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04-21 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