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的孙女陈长璞从安徽安庆赶来,张人亚的侄子张志成从浙江宁波赶来,风尘仆仆,却满怀期待——今晚,2021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的开幕大戏《辅德里》在大宁剧院首演。这部非虚构戏剧聚焦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章,以中共二大会议所产生的七份重要文件为主线,描绘了
陈独秀、李达、王会悟、王尽美、毛泽东、杨开慧、蔡和森、向警予与第一份党章的守护者张人亚等的群像。当《中国共产党万岁》的歌声响起,包括红色后代在内的全场观众回溯起了初心。
图说:《辅德里》剧照 朱朝晖 摄
尊重史实
如果说中共一大的召开是“开天辟地”,那么中共二大的召开就是“伟业初成”——在中共二大会址辅德里,党章诞生,组织形成。对于《辅德里》,陈长璞寄予了如电视剧《觉醒年代》般的期待:“辅德里的故事通过艺术再现后非常生动、感人,既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又能受到观众欢迎。一部戏剧对年轻人的影响,要比一本书深远得多。”
艺术创作多虚构,历史事件贵在真。导演、总叙事牟森表示:“1993年王会悟去世,同一年,上海要建造南北高架,在拆迁的进程中,辅德里得以保留——历史本来就有的命运感、戏剧性,是我们编造不出来的。”青年编剧吴冰感慨万分:“我们一度考虑过虚构,但是在过程中发现,无论我们怎么去创作、去虚构,都不如历史真实来得感人。”所以,剧组最终决定做“历史的收集者”。
图说:《辅德里》剧照 朱朝晖 摄
例如,在第12场《重逢》中,毛泽东有一句台词:“吾兄系本公司发起人之一,现公司生意兴隆望速前来参与经营……”据党史专家透露,这句话出自毛泽东写给李达的一封信,“潜台词”是召唤李达速速前往解放区参加重要工作。
张人亚侄孙张建一坦言,家人曾看过一些改编自张人亚事迹的文艺作品,心路历程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一开始,大家极力赞成,很感谢艺术工作者将张人亚的故事搬上舞台。但在一些剧本里,编剧硬要给革命题材加爱情戏,还篡改史实,把张人亚将文件秘密交给父亲张爵谦的事件写成有四个人在场,“艺术发挥我们支持,但是不能虚构。”让他意外的是,《辅德里》里出现了张望红这个不起眼的角色,“她是我爷爷的小女儿,很遗憾,她因为膝盖不好没能来现场。”
图说:《辅德里》剧照 朱朝晖 摄
薪火相传
大幕拉开,铺满天幕的视频叠化出上海地图的“生长”,展现出辅德里位于1993年启动的“申”字南北高架工程的中央位置。天幕前的三角钢琴前,95岁的王会悟回忆起与辅德里相关的点点滴滴……
台下,陈长璞聊起爷爷的故事,她守护着陈独秀的陵园,是爷爷的守墓人。最早在图书馆工作的她,为了研究陈独秀,转去做了文物工作。读起陈独秀的著作,陈长璞拍案叫绝,“爷爷真的了不起,百年前的文字掷地有声,现在还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张人亚侄孙女张霞民的家里,大家习惯称呼张人亚为“老革命”,她说:“张人亚守护党章,我们后人守护张人亚的革命历史,将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图说:《辅德里》剧照 朱朝晖 摄
张建一的小侄女兴冲冲地透露,明晚将会和一帮朋友从嘉兴开车来上海看《辅德里》。张建一很激动,这个戏对年轻人有吸引力,很想让现在的90后看看100年前的90后在干什么,看看这一批风华正茂的年轻革命者的舞台形象。陈长璞的儿孙辈因为在各自的岗位上无法前来,但她主动担当起了“红色使者”,“等我回去,我要把舞台上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