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宝塔山》中的双人舞 记者郭新洋 摄
延安最美的风景是什么?是人!当年都是什么样的人会到延安去?是年轻人,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他们或离开家乡或毅然归国,奔赴延安这方革命圣地,让信仰的光照亮前方的路,指引他们踏上理想的追寻之路。以“青春万岁”为题眼的原创芭蕾舞剧《宝塔山》,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和创排,今天终于首度敞开排练厅的大门,让人们在波澜壮阔的旋律中,感受革命青年们在“宝塔山”以一腔热血谱写的青春赞歌。
图说:上芭团长辛丽丽(左一)介绍《宝塔山》 记者郭新洋 摄
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创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季以及第37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参演剧目,这部由上海芭蕾舞团、红蜻蜓集团联合制作的原创芭蕾舞剧《宝塔山》将于5月7日、8日在上海大剧院首演。
用真情追述历史
100年前,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石库门里诞生,辗转大半个中国,到陕北落脚,在延安窑洞里揭开了中国革命历史的新篇章。
《宝塔山》聚焦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奔赴延安的爱国青年,讲述他们的所思所想,刻画他们的进步成长,带领观众重温那段峥嵘岁月,用芭蕾独有的艺术形式回应时代提出的精神命题,让红色基因在一代代青年中传承弘扬,让信仰的力量在新时代焕发出新光芒。
图说:《宝塔山》中的双人舞 记者郭新洋 摄
担任总策划、总导演的编导刘立功在创排时弱化了《宝塔山》的叙事性,他希望能用芭蕾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具有象征性、代表性的舞段去讲述那个时代的人与事,用真情实感去追述百年共产党人为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担当。
“我期待大家能够从这部作品中感受到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先辈们是如何用一颗颗滚烫执着的爱国之心,把个体融入集体,筑起民族精神的长城,用坚强的意志和力量,传递出信仰的伟大意义。”刘立功如是说。
坚持只为了信念
然而,让年轻的演员们跨越大半个世纪,去体会当年的革命青年所做出的选择,并非易事。创排之初,上芭团长辛丽丽也曾带领主创团队,苦苦寻觅舞剧的核心精神,直到结缘文学顾问朱鸿召,才豁然开朗——《宝塔山》要体现的就是延安精神。
朱鸿召告诉演员们:“芭蕾很适合来讲述宝塔山的故事,这门艺术的典雅高贵和中华民族骨子里的典雅高贵一脉相承。”当初奔赴延安的,并不都是急切要翻身的穷苦农民,更多的年轻人来自富有家庭,“他们能够读书、见多识广,从而能够接触到最先进的思想,率先看到中国的未来,跟随共产党奔赴革命之地。譬如从欧洲留学归来的冼星海,又比如在法国留学九年的陈学昭。”
图说:《宝塔山》中的群舞场面 记者郭新洋 摄
从最初的懵懵懂懂,到后来渐渐懂得了那些奔赴延安的先辈们所做的选择,剧中饰演明华的上芭首席主要演员吴虎生说:“我觉得每次全身心地投入演绎一个革命人物,就像上了一次生动的党课。让我们懂得了,当初他们的坚持是为什么,而如今,我们的坚持又是为了什么。那是一份理想,一份信念。”
展革命浪漫情怀
担任《宝塔山》舞美设计的是曾出任2008年北京奥运会闭幕式服装造型总设计的韩春启。为突出《宝塔山》的年代感及地域特色,他以延安最具代表性的美术形象——古元版画为灵感,结合芭蕾的艺术审美,同时进行了简约化和现代化的处理。这种处理不仅体现在布景,更延续到灯光的设计,力图通过弱化层次和细节的方式,对布景的造型完成最终的切割。
《宝塔山》共设计制作了223套服装,这些服装在色彩上采用了具有一定灰度的莫兰迪色,富有现代美感。男女主角明华和梦安的穿着从序幕中时髦的呢马甲、西装西裤和真丝喷绘连衣裙,到之后的军装、绑腿军裤和白衬衫、蓝色过膝裙,无不体现着他们去往延安后的人生转变。剧中群众的服装则运用了贴布、手绘、毛边等“轻肌理”的方式制造细节,充分展示了延安生活的丰富色彩和深厚内涵。
一部舞剧成功,音乐也很关键。原创芭蕾舞剧《宝塔山》邀请到了知名音乐人孟可担任音乐总监。 在他看来,《宝塔山》最能打动观众的点,在于革命的浪漫主义情怀。众所周知,当时延安的生活虽然在物质上比较匮乏,但为革命理想来到这里的青年们在精神上却十分富足,他们拉手风琴,听交响乐,也会跳华尔兹,这与芭蕾的浪漫特质不谋而合。因而孟可在浪漫的基调中,融合了民族音乐、音乐剧、圆舞曲、爵士等多种音乐风格。
此外,为了体现陕北的地域风情,《宝塔山》选用了经典歌曲《南泥湾》的旋律,以及个别民歌旋律作为音乐核心素材之一,创作出最适于芭蕾浪漫表达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