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不少乘客反映网约车费用越来越贵,而网约车司机们的收入并没有增长。司机们纷纷表示,乘客实付车费与他们实收车费之间的差额,即平台服务费,如何计算并不了解。
图片来源:东方IC
平台为消费者寻找网约车,为网约车寻找乘客,收取服务费本无可厚非,但服务费究竟如何确定,不少网约车平台往往“讳莫如深”。一位网约车平台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平台服务费属于敏感话题,即使自己“心里可能有答案”,但是“不确定也不敢回答”。而据司机介绍,现在平台服务费的比例明显越来越高,少则20%-25%,经常会在35%左右,最高甚至达到50%。如果按25%左右的平台费计算,专职的网约车司机如果每天工作10小时刨去平台服务费、油费等固定费用之外,每月的收入大约在5000元左右。这样算下来,网约车司机赚的完全是辛苦钱。
在网约车平台的市场份额争夺中,服务费确实是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查询2018年的行业新闻,我们可以发现当时平台服务费比例在每单8%至20%之间,但是有些平台会给予司机每单补贴约20元。为了吸引网约车司机、出租车司机加入自己的平台,从而争夺出行市场这块大蛋糕,网约车平台可谓不遗余力。
在互联网经济中,赢者通吃的现象是相当普遍的。随着各大网约车平台的“江湖地位”逐步确定,不少平台开始悄悄上涨服务费:有些平台美其名曰“动态折扣机制”,根据时段、供求系数、距离等因素由系统自动调节;有些平台打广告给乘客的优惠,实际算下来司机缴纳的平台服务费中,也出了一部分钱补贴乘客。
网约车行业发展已有十余年的时间。历经了野蛮生长,也历经了乘客安全血的教训,网约车平台原本可以更好地服务社会。然而,某些平台却沉溺于自己的垄断地位,在服务费上动足了脑筋,使用市场支配地位在司机和乘客两端薅起了羊毛。
疲倦的司机、无奈的乘客,网约车平台是时候做出一些改变了,不管是从政策层面还是法律层面,网约车企业都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应该加强反垄断调查,让平台公开服务费的标准,让司机和乘客的权益得到保障。
方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