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记者 鲁哲)为纪念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100周年,教育引导广大职工发扬工人阶级的光荣传统,5月9日上午,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共上海市委联合举行纪念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100周年座谈会。

“她”的生日和党只差20天 纪念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100周年座谈会召开-LMLPHP

图说:座谈会现场 鲁哲/摄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党的“一大”提出,党在当前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加强党对工人运动的领导。20天后,8月11日,北成都路十九号(今成都北路八九三弄一至十一号)的一幢普通石库门房子里,领导全国工人运动的火种在这里点燃——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这里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领导全国工人运动的公开机构。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100周年。

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陈刚,上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胡文容出席会议并讲话。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阎京华主持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莫负春出席会议。

座谈会上,上海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徐建刚,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机电工会主席朱兆开,全国劳模、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事业三部(九分厂)空间对接机构总装组班组长王曙群作了发言。

上世纪20年代初,上海工人总数已达51万余人,其中产业工人达18万余人,约占全国工人总数的四分之一。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附近是全上海缫丝厂分布最密集的地方,而缫丝厂也是当时上海工人数量最多的支柱产业。门前还有有轨电车站,可以方便地到达全市各大工业区,便于指导发动市内各处工人运动。

作为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前身,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凝练出在党史领域具有典型性意义的“十个第一”:

这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总机关;

这里领导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第一个工人运动——上海英美烟草厂工人罢工;

这里创建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第一个工会组织——上海英美烟草工会;

这里创办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第一份工人刊物——《劳动周刊》;

这里领衔发起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

这里推动形成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这里发起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劳动立法运动;

这里出现了第一位为中国工人运动坐牢的共产党员——李启汉;

这里第一次建立了领导工人运动的分支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五大分部和天津支部;

这里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第一家工人学校——上海第一工人补习学校。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于1959年5月被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1日,陈列馆经过一年闭馆修缮再次对外开放。此次修缮后,陈列馆新征集相关史料近千件,从中甄选152项珍贵史料成为新增展项。其中,《共产党》月刊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的重要文献,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份党刊。该刊在全国秘密发行,总共只发行过六期,存世极少,十分珍贵,陈列馆藏有全六期实物,可谓镇馆之宝。此外还有:同为镇馆之宝之一的由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编辑出版的《马克思纪念册》,存世极少;“民国时期上海为外国军人拉车的黄包车夫”“1926年拉石碾路的中国苦力劳动者”“1927年3月27日上海总工会在湖州会馆举行升旗典礼”等老照片;1949年7月1日的《劳动报》创刊号、1949年7月6日的《劳动报画刊》创刊号、1950年2月10日的《工人日报》、1950年出版的《上海市工人代表大会会刊》、11个不同版本的邓中夏所撰写的《中国职工运动简史》等书刊,以及20枚工会证章等实物。

值得一提的是,展厅还运用AR、VR、AI的虚拟技术,让观众犹如身临其境般感受码头工人在船舱内借助悬空跳板盘旋搬运货物的“螺丝跳”的严峻考验;浸入式体验罢工场景,读一读当时的工人刊物,上一上当年的工人补习学校,更能走进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历史岁月。

05-09 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