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树,可以轻松拔出?弄虚作假、试图蒙混过关而“种”下的“树”。
图片来源:东方IC
近日,中央第八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云南督察时提出,滇池沿岸以“户外旅游休闲公园”“健康养老”等名义,涉嫌违规建设了高尔夫球场、房地产等项目。滇池163公里岸线有61公里已被房地产等项目侵占。据新华社报道,一些违规项目存在多年,当地各级部门轮番上演“敷衍式整改”,令滇池生态系统完整性受到严重破坏。
为应付督察,今年4月,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在相关高尔夫球场内种植树木,然而督察组在现场发现,部分树枝仅仅插入浅层表土,冒充植树虚假整改,轻轻一拔就能拔出来。这成为“敷衍式整改”的新实例。这家名为“铭真”的高尔夫球场共侵占滇池一级保护区456.68亩,长期违法经营、拒不整改,而相关部门长期视而不见,敷衍了事,甚至多次组织或默许企业零星种树应付了事、“插枝充树”。
对“敷衍式整改”,必须动真格问责。涉嫌违法违规、严重破坏生态的建设项目不可能一夜之间突然出现,而是在相关部门的眼皮子底下“茁壮成长”,何以睁一眼闭一眼、甚至提供“保护”,必须严肃追究责任。位于滇池南岸的长腰山,密密麻麻地建起房地产项目,90%以上的表面积已遭到破坏,成了一座“水泥山”,生态功能所剩无几。虽然拆除整改、绿化修复等工作已在进行中,但自然生态环境向来是破坏容易恢复难,要回复到原有状态势必需要长久时间,甚至永远不可能复原,这就更令人痛心。
第二轮第三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发现,一些地方“重发展、轻保护”的理念没有根本扭转,屡屡出现生态环境保护为项目开发让路的乱象。个别地方和企业在应对督察时还“套路”频出,例如“盯梢”督察组的暗访车,或是谎称停产已久、已经整改……保护绿水青山,需要扭转旧有的政绩观,摈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构筑起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对“敷衍式整改”之类的不作为现象,更要深究原因、严肃问责,将可能存在的利益勾连“连根拔起”。
纪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