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上海理工大学学生作品 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近代以来上海的传媒出版物是如何影响思想觉醒与红色思潮的?早期共产主义小组是如何诞生壮大并发展到举行“一大”的?红军长征途中有哪些令人惊叹的传奇成就?在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20级艺设08班的课堂上,学生通过信息设计中的可视化方式,设计了一系列可视化党史作品。
看视频、查文献,有的同学借来相关书籍,一条一条提取牺牲战士的名录;有的把红军在艰苦条件下的行军速度列成表格,按天数在地图上绘制……高强度的调研和设计令同学们颇感压力,但课堂上气氛活跃,怀有对设计的成就感的美好预期。
“党史的可视化设计是基于历史学习的课程思政,与艺述史专业技能的完美结合。”《计算机图形》课程指导教师肖亦奇说,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自主查阅大量历史研究资料,无形中塑造了其对于历史本原的理解,从学术性层面加强了思政内容的深度,同时通过设定可视化主题,从数据叙事的角度组织信息,创造出一批主旨鲜明、信息量丰富、内涵深刻的静态数据视觉作品。
计算机图形是上海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大类大一阶段的一门设计学科基础课程,重在教授各设计门类所需的图形绘制软件技法与有关的计算机知识。未来还将随着党史学习的深入开展,拓宽设计的表现渠道和传播载体,增加交互性和视效,把这种教学模式拓展到有类似可结合性的课程上去。在构筑课程标签的同时,提升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实际的社会传播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