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该船安装了5个旋翼帆,将使能效提高多达8%,每年由此可减排多达3400吨二氧化碳当量 采访对象供图
讯(记者 金志刚)淡水河谷昨日透露,其租用船队将接收世界上首艘配备旋翼帆的超大型矿砂船。这是一艘载重量为32.5万吨的Guaibamax型船,该船安装了5个旋翼帆,将使能效提高多达8%,每年由此可减排多达3400吨二氧化碳当量。如果试运行证明有效,预计该技术可用于船队中至少40%的船舶,将使淡水河谷铁矿石海上运输中产生的排放每年减少近1.5%。
旋翼帆呈圆柱形,每个旋翼帆直径4米,高24米,其高度相当于一座7层高的楼房。在运行期间,由于马格努斯效应,旋翼帆会根据船舶的环境和运行条件以不同速度旋转,从而产生压力差,推动船舶前行。
该项目由淡水河谷引领,公司通过与韩国船东Pan Ocean合作,将旋翼帆安装在服务于淡水河谷的一艘超大型矿砂船上。旋翼帆技术由芬兰制造商Norsepower提供,Guaibamax的船舶设计和旋翼帆整合则由中国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负责。首艘安装旋翼帆的Guaibamax由中国江苏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建造,建造过程已考虑了该技术的适装。而旋翼帆的安装则在同样位于中国的太平洋海洋工程(舟山)有限公司完成。这艘Guaibamax将于未来数日内从中国出发驶往巴西,随后将在淡水河谷位于巴西的港口之一装载首批铁矿石,其平均航程需要40天。
“我们的造船工程团队自2016年起一直在研究如何将风力驱动技术应用于业务中。我们通过‘生态航运计划’与淡水河谷技术研究所以及巴西和欧洲的多所大学和多家实验室建立了合作。这个项目旨在评估将旋翼帆技术应用于我们租用的矿砂船上的最佳运行条件,并验证该技术在减少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方面的优势。”淡水河谷航运技术经理罗德里戈·贝梅里奥(Rodrigo Bermelho)解释道。
被选中安装旋翼帆的新造矿砂船,从方案的详细设计到设备的制造安装共历时一年。除了进行实验室试验和数值分析外,技术人员还对巴西至中国航线上的起风率进行了研究。“我们发现,我们相比竞争对手更具竞争优势,因为巴西至亚洲航线的起风率较澳大利亚至亚洲航线要高。”贝梅里奥补充道。他还表示,淡水河谷为公司所有港口均建立了3D模型,以分析船舶的系泊方式。旋翼帆将倾斜以便装船机作业,“装船过程将不受干扰。”
旋翼帆技术19世纪已面世,但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更有效地恢复应用,而将该技术应用到大型船舶上则是近几年间的事情,这些大型船舶包括客轮、货轮和油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