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评弹公案书目,主要集中在大书(评话),如《七侠五义》《包公》《彭公案》《江南八大侠》《绿牡丹》《小五义》等,说到小书(弹词),就寥寥无几,仅《十五贯》《神弹子》《十三妹》等几部,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推《大红袍》为首席。
《大红袍》最早演出本成形于清同治、光绪年间,说书艺人为赵湘舟,此书与《描金凤》合称“龙凤二书”。赵湘舟、赵鹤卿、赵筱卿祖孙三代擅长“龙凤二书”。后由杨斌奎、杨振言父子合演,上世纪40年代已脍炙人口。
此书讲明代已故兵部尚书邹应龙(著名清官)之子邹彬因家道中落,遭岳父梁栋赖婚,梁栋遣仆人火烧邹彬住所,幸得镖客神弹子韩林相救,邹彬住进韩府,韩林之妻轻浮好色,见邹一表人才,便夜往勾引,未成,反诬邹彬调戏于她。韩林乃鲁莽汉子,误会邹彬,幸得江湖义侠杜雀桥在梁上窥见真相,出面作证。韩林杀妻未成,反被诬陷充军。杜雀桥救邹彬心切,夜盗海瑞红袍金印,欲请海公至松江审理邹彬冤案。海瑞为访民情,乔装乡绅,携僮儿海洪搭乘私家小船,路遇粮船帮敲诈勒索,海瑞入狱了解冤情,又在街头访案,惩除恶霸。此长篇中以“抛头自首”“怒碰粮船”最为经典。
《大红袍》为当时书场响档书,与评弹名家杨斌奎演活海瑞一角有关。他生于1897年。12岁拜姐丈赵筱卿为师,学《描金凤》《玉夔龙》(即《大红袍》),出道后与师父赵筱卿拼档,后又放过单档。杨斌奎还说过《东周列国志》《太真传》(即《长生殿》)《渔家乐》《四进士》。杨斌奎说书风格不温不火,稳健老到,以说表细腻见长,尤其他塑造清官海瑞一角,更是惟妙惟肖,入木三分。我听他与其子杨振言说《大红袍》,精彩异常,至今回味无穷。他与船艄公周阿四的交谈,平易近人,令人可敬可爱。杨斌奎1947年任上海评弹协会理事长,后任会长。他在上海人民评弹团学馆授艺,我听其徒张振华讲,他深受恩师艺术熏陶。
正面人物往往不易演好,但杨斌奎对海瑞这一角色的刻画,把握十分精准。书中讲海瑞生活俭朴,一块腐乳分四角,他自己吃了一角,僮儿海贵吃一角,海洪自言吃了两角,海瑞便责问:“四只角都吃了,那么还有中间一块呢?”海洪只得老实回答:“给带掉了。”海瑞两件官服,那件失窃的大红袍已陈旧不堪。他是应天巡抚,却不坐官船,细察民情,为民伸冤,惩除恶霸。据史料记载,海瑞仅用半年时间,就处理了上百件积案,让无数失去民田、流离失所的平民重获土地。他死后身无余物,才会引发当地上千百姓自发为其哭泣祈祷。
由于海瑞的刚直、节俭乃至于苛刻,便形成了一位独特清官的高大形象,杨斌奎则以演活“海瑞”闻名于世,其子杨振言也以演活二太爷海洪而引人赞誉。
上海政协国际评弹票房90年代常举办一些评弹票友联谊活动,在国际票房活动中,市政协请一些老评弹艺术家共同出席,笔者几次见到年逾古稀的杨振言先生,一次与他谈起《大红袍》《西厢记》与《描金凤》,我问他:“您对自己哪一部书说表弹唱最为满意?”杨振言莞尔,反问我:“侬看呢?”我直言相告:“我最喜欢您演的活海洪。”杨振言一本正经点点头:“倷过奖了。”
《大红袍》在传统弹词中以“为民伸冤”见胜,笔者以为此书比传统弹词中儿女情长的书目更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大红袍》演员还有赵稼秋、朱耀祥一档,胡国梁、沈玲莉一档。其中张振华、庄凤珠从《大红袍》中以韩林为主角,又加工成《神弹子》长篇书目,很有特色。张振华是杨斌奎的得意门生,既继承师父艺术,又自开“小书大说”之风格,值得另写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