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观众“打卡”海洋虚拟仿真体验屏 采访对象供图
在昨天开幕的2021年上海教育博览会上,上海海洋大学的海洋虚拟仿真体验屏吸引了不少观众“打卡”。“宅”在展馆里,你就能身临其境般“云出海”“云抓鱼”,既好玩又能掌握实践技能,感觉就像“打游戏”。记者还了解到,全国最大、最全的海洋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日前在上海海洋大学初步建成。
不出门即可“云”游大海
“涉海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海洋资源与环境、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我们希望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各类海洋观测设备,通过大量实验实践过程来掌握海洋科学知识体系。”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海洋科学学院副院长胡松表示,“大量实验设备需要在海洋环境中才能正常使用,而且海洋科学设备和装置往往属于费用昂贵的高技术产品,操作起来费用高;同时,船出海的费用高,船时取决于天气,安排不容易协调分配。”
海洋科学这些课程的特点决定了仅靠传统教学方式很难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成为一个很好的补充。“我们围绕着海洋观测、海洋动力学、海洋技术、海洋生物、海洋工程、海洋信息、海洋生态与环境、海洋食品加工等主题,开展了一系列虚拟仿真教学项目,已建设成66个涉海类虚拟仿真课件,可以说,教学内容丰富的海洋科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基本已形成。”胡松告诉记者。
可共享的教学平台
目前,全国已有20余所涉海类高校,还有一些综合型大学也开设了海洋科学专业。各校之间的涉海类课程对海洋类虚拟仿真课程都有共享的需求。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建成,可为各校之间的交流和共享提供保障。
据介绍,海洋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对虚拟仿真教学资源进行顶层梳理和灵活组合,根据知识矩阵,组合构建出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面向未来在线教育的虚拟仿真组合选修课程学分模块,从“应变局”的思路过渡到“开新局”的思路。
同时,根据出海技能培养的需求,还可以灵活地设置选修套餐,把虚拟仿真在线训练和线下实践课程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现有在线资源训练学生,确保在成本高的出海训练中达到最大教育效果。也可以灵活地设置海洋类体验“在线课程+在线实验”通识课程,让更多学生能够体验出海和海水样品分析的基本操作训练。
“有些抽象的海洋动力学理论,通过虚拟操作和可视化,也变得直观了,很好理解。”学生韦翔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