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一场名为复奏的展览在M50里的亚洲艺术中心开幕,值得一提的是,展览聚焦于小清水渐与原口典之两位物派重要人物的各自代表性作品。
“物派”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物派本身不是一个艺术体系,而是一群那个年代活跃在东京的艺术家的一个松散标识。战后的日本受欧美经济文化大规模侵入,日本艺术家面临急需解决的问题是,该被动接受西方文化还是在传统艺术文化中寻求出路。因此出现一批反对照搬美国艺术的模式和观念,主张运用东方艺术独到观念和思想的日本艺术家。
图说:展览现场 记者 徐翌晟 摄
自去年,韩国艺术家李禹焕、伊夫·克莱因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做了一场展览之后,物派的概念似乎渐渐引起了大众的兴趣。
小清水渐和原口典之都出生于上世纪40年代,两人的作品以不同属性的自然物和工业化材料元素彼此间的关系以及与所处空间的关系为结构核心,通过分解重组产生的变化组合充满平衡与对位的协同律动性。经由简洁的重复和累积展开延伸与变动,从而推动质的强化。其创作所蕴含的异同与分合、协调和反差亦是自然世界和社会关系之“复奏”的视觉化呈现。
图说:展览作品
原口典之的作品运用了许多现成品,在展览现场,会发现一个泛着铜锈的百叶盒活像一个通风口安放在墙的下方,一不注意就会错过。一排钢铁拉索紧绷在墙边,令人焦虑不安。如果这排钢索不是出现在画廊里,而是在商场或是其他公共场合,被认为是建筑的组成部分也未尝没有可能。原口典之开始使用工型钢、压力钢汽车零件、废油、聚氨酯(PU)、橡胶等为其创作媒材,此种艺术语汇和李禹焕、关根伸夫、菅木志雄等与同时代的物派创作者常用的自然材料,相距甚远。
图说:原口典之作品
小清水渐今天已被看作是日本雕塑的灵魂人物。小清水渐的作品都是强调物质本身的质感,展览现场有一组两件作品,乍一看似乎是墙上一幅画的正面和反面,却延伸出许多解释——阴阳,正反,看不见的看得见的。被视作“反面”的那一幅还细致地故意保留了粗糙的线头。
图说:小清水渐作品
作为物派艺术家的小清水渐曾经直言一点都不喜欢日本卡通一代。重要的日本艺术家就立场鲜明地反对选村上隆、奈良美智等卡通派艺术家:“村上隆等人的卡通艺术不过是做给美国人看的。”
这次展览是原本将重点放在北京的亚洲艺术中心第一次在上海的空间中做如此重要的世界级艺术家的展览。主持人李宜霖说:“今后上海将是我们的工作重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