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金银潭24小时》海报 官方图 下同
“开车听到一半,忍不住把车停在路旁,静静听完这部《金银潭24小时》。”这是一位武汉听众的留言。作为上海市委宣传部主抓的抗疫主题文艺创作重点作品,自“上海出品”的广播剧《金银潭24小时》与5月20日在沪汉两地首播后,无论是上海援鄂医疗队的钟鸣医生,还是普通的听众,都忍不住为之落泪。今天上午,广播剧《金银潭24小时》研讨会在上海召开,共同回顾这部疫情中的战时日记,是如何谱写出和平年代的英雄儿女。
六大泪点,直击人心
这部以上海援鄂医疗队群体为原型创作的广播剧《金银潭24小时》,以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重症医学科护士夏晓燕的第一人称视角,展开24小时的叙事,带领听众回首新冠肺炎疫情来临之初,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在武汉一线驻守生命防线的惊心动魄。作为一部文艺作品,有六个细节最让听众动容。
一条永无回复的微信。听众可以听到一位病人病危,医生抢救无效宣布死亡。这个时候,手机上一个苍老的带有武汉口音的声音传出来,“阿芳,你一定要尽早回我的微信!”病魔的凶残,生命的脆弱,医生的无奈,亲情的牵挂……交织在此,怎不让人热泪盈眶?
图说:中山医院的医生护士们参与朗诵
一种最善良的求生欲望。剧中小樱桃的爸爸,数次病危,但是每次都顽强活了过来,为何能创造这样的奇迹?他说,“只要我不死,我六岁的女儿就不是孤儿!”一个病危的父亲对女儿想尽最本能的责任,是人伦至爱和本性至善,更是人性坚强。
一句最善良的谎言。故事中,夏晓燕告诉张爷爷,他的老伴去世了,张爷爷问,他临死前说什么?夏晓燕编了一句话,“阿姨说,让你以后替她好好活着,让你健康的活着。”这是最善良最动人的谎言,是一个年轻护士对病人表现出的最大善良,也一定是死者对生者最真诚的祝福。
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相约。最终,张爷爷还是去世了,遗体被解剖的时候,医生在张爷爷的手机里听到了一条语音微信,“我看不清他们的脸,我把他们写在防护服上的医院地址名字都写下来,等我们病好了,一定要到上海去,好好谢谢他们!”这里蕴藏着医患深情,也有中国人滴水之恩涌泉之报的民族文化。
图说:医护人员在抗疫一线奋战
一次最短暂的邂逅。夏晓燕偶遇当年的师姐,一口武汉方言,一句“带你去武大看樱花”的许愿,体现出在这场特殊战役当中,医生护士们以命换命的悲壮。
一首没有歌词的天籁之声。这部剧的主题歌用童声哼唱的方式,纯粹的天籁之声,表达了大爱无言大悲无语,人类表达没有声音的状态,才能传达出我们的感动。
著名文艺评论家郦国义说,“细节带出了这么多情怀,戏剧的力量是需要细节的,细节是需要真实的,这些细节是需要我们创作者努力发掘的。”
两个多月,打磨精品
提起这部剧的主题曲,还有个感人的故事。音乐编辑罗文接到这项任务时,妈妈正在住院,他守护在妈妈病床前完成了主题歌《纪念》,纯童声合唱代替了歌词,主题音乐庄重严肃又给人以温暖和希望,罗文说:“谨以这些无词歌纪念在抗疫战斗当中做出卓越贡献和牺牲的每一个平凡而伟大的生命。”
图说:主创团队讨论中
和罗文一样,这部剧的每位主创人员都为之付出了全部的心血,毕竟一部动人的作品,真情流露是首位的。《金银潭24小时》的创作历时两个多月,数易其稿,编剧之一的颜维琦说,“4月中旬剧本初稿写完后,我很怕一次次重新走进《金银潭24小时》,很怕那些鲜活的人和事又一次在眼前浮现。但历史、伤痛和感动都需要我们铭记。我们采集下那些动人的声音,将它们重新整理、仔细安放,为的是铭记无数人的努力,铭记一个国家的努力。”
因为涉及到医护知识,这部剧在创作的过程中,还邀请了上海援鄂首位“逆行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钟鸣医生参与指导。“当时拿到这个剧本,对一些医学的描述,为了力求真实,我提出很多要求,包括医学术语的描述,药物的选择顺序……这些修改意见整个创作团队,全部都非常严谨细致的采纳了。”钟鸣说,“故事也非常真实,无论是那些微信还是对话,我们都经历过,每一天都在经历生死离别,都像一部电影,这部广播剧也是我从武汉回来之后,让我泪点下得最快的作品。”不只是钟鸣,武汉市急救中心副主任刘惠敏在听完广播剧后说,“第一次听完这部《金银潭24小时》,中间很多声音场景,仿佛让我回到武汉市急救中心的那些日夜。尤其是抢救场景非常真实,在24小时内病人从很清醒,能够跟医务人员沟通交流,到有症状恶化去世,这一切都是我们亲身经历过的。”
图说:演播现场
有人听完广播剧后发了朋友圈,“今天小孩子和我说,妈妈,如果此时有号召叫你或者是我上前线,我们也都会义不容辞的做逆行者,对吗?”有专家说,“好剧不是把大家带到黑暗里,而是穿过黑暗再回到光明。”很多年以后,当我们重新回看2020年冬天的中国发生了什么的时候,更能体现《金银潭24小时》的价值,就像剧中小樱桃看到的那一束束光,温暖治愈,永远照亮人们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