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台“食管多发黏膜下肿瘤”内镜手术步步惊心 病人却感觉“睡了一觉”-LMLPHP

图说:徐美东在手术中 医院供图

讯(记者 郜阳 通讯员 孙钰)近日,上海市东方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徐美东和他的团队开展了一台“出乎意料”的手术,手术时间是预计的1.5倍。这次手术大大小小切除了20余枚食管黏膜下肿瘤,最终还摆成了一根“蜜蜡项链”。

这台手术的患者,是一位外地转来的青年女性,因为“进食哽噎”,通过胃镜检查发现“食管多发黏膜下肿瘤”。在前期确定的手术方案中,徐美东准备采用对于食管黏膜下肿瘤的内镜下微创切除。

手术难度超预期

在前期预判中,这对徐美东来说是个“手到擒来”的常规手术。他在国际上首创STER(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用于治疗来源于固有肌层的食管、贲门等消化道的黏膜下肿瘤,术后24小时即可进流食,患者无疼痛等不适及无任何体表切口。这个患者的食管黏膜下肿瘤内镜切除也是应用徐氏STER手术进行,难度比常规STER要高。不过根据经验,预计1小时内完成。

STER手术改变了既往该部分病人需要开胸切除病变或胸腔镜治疗的现状, 该术式自发明以来为国内内镜界及世界学界广泛接受,被称为“徐氏手术”。而如今,STER因其有效、微创、并发症少、易被内镜医师规范学习操作已经得到了快速推广普及。

这台手术交到徐美东手中,是因为该病例表现出的食管黏膜下肿瘤多发、高位,且位于食管中上段。当地医生做了胃镜和超声内镜,显示有大大小小多个肿瘤,最上端靠近食管入口,遍布食管约15厘米长,部分肿瘤腔外生长。STER的隧道入口常规建于瘤体上方3-5厘米左右,患者自食管入口下方2厘米开始即有大大小小的黏膜下肿瘤,瘤体开始于食管生理解剖的第一狭窄处,吞咽时的空间因此更加狭小,这也是患者进食哽噎症状的主要原因。

瘤体剥离“步步惊心”

下午2时,手术准时开始,徐美东通过内镜操作,从食管入口狭窄处小心翼翼建立“隧道入口”,空间极其狭小,在他的操作下,整个打隧道的过程行云流水。由于部分瘤体长在食管肌层的深部,瘤体很大又呈跳跃或连续性分布,其后的剥离过程看起来就是“刀尖上的舞蹈”一样步步惊心。

尽管在手术开始前已经完善了胸部强化CT以及超声内镜,但这些检查手段仍然只能辅助了解病变,总体价值有限,在实际手术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大的变数。

徐美东娴熟操作着徐氏钩刀刀法,深肌层的瘤体也一一被识别,“挖土豆”般逐次挖出,过程中部分肿瘤后方紧贴大动脉,搏动明显,手术室不时传来科室旁观学习医生倒抽气的声音。

在电刀的切割声音下,被逐次剥离下来的肿瘤形状各异,一个牵出一串,有的穿出食管进入纵隔腔。不知不觉手术时间已经将近1小时,其中最大直径3厘米的一个黏膜下肿瘤被完整剥离并取出后,发现手术依然艰巨。

这台“食管多发黏膜下肿瘤”内镜手术步步惊心 病人却感觉“睡了一觉”-LMLPHP

图说:手术切除的部分食管黏膜下肿瘤

“好像睡了一觉”

手术继续进行,挖出来的大大小小的瘤子已经超过10余枚,已然超过了术前预计。其中最为挑战的是一串瘤体包绕喉返神经-喉返神经是支配声带发声的重要神经,多个瘤体将喉返神经紧紧包绕其中,徐美东向团队医生一一讲解:“这是喉返神经,这是分支,这是瘤体……”

对于大多数的内镜医生,瘤体与喉返神经的区分已是难事。何况这个病例多个瘤体包绕神经,在电刀剥离病变和小心游离神经的穿行之中不能有丝毫损伤,否则会造成患者失声。

最终,取出的瘤体约20多个,手术整体耗时105分钟,没有任何出血,内镜下关闭“隧道入口”后病人完全没有肉眼可见的一丝创口。术后,麻醉复苏后患者清醒,当被问及有什么不舒服之处时,患者摇摇头,说好像睡了一觉。徐美东笑着说:“睡一觉好!”因为术后发音正常,手术真正成功。

科里的年轻医生把取出的瘤体摆了个造型,在医院职工的朋友圈被刷屏。这串“蜜蜡项链”,是一位内镜人用他10余年精湛的内镜技术、用他精益求精的创新微创理念和对患者真诚负责的态度完成的。

06-01 0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