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病人向我们竖起大拇指,说一句祝福话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在武汉,我们每天都经历着感动、感受着温暖。”今天下午,市民读书会第二十场活动《“凡人”查医生书写的英雄日记》举行,这也是市民读书会首次尝试云直播,《查医生援鄂日记》的作者、仁济医院呼吸科主治医生查琼芳和星期天夜光杯读书版编辑郭影,在云端和大家一起读这本援鄂日记。读书会上,查医生提到最多的就是“感动”和“温暖”。

逆行玫瑰

查医生的这本日记没有华丽的词汇,她用真实的笔触记录了援鄂期间每天的所思所想,所见所感。“我是小年夜接到待命通知的,大年夜出发时,我的心里十分紧张,但也特别感动。同事们对于我的出征,还是有点不放心。于是,把科室里的口罩、防护用品都给了我了。大家的支持,让我无比温暖。”

读书会上,查医生分享了出发时的心情:“虽然是除夕出发,但对医务工作者来说,我们的工作是不分平时和除夕的,只要有需要,随时可以出发。”接到出征通知时,查医生正在家吃年夜饭,她还提前包了很多馄饨,把家里的冰箱塞得满满的。年夜饭中断了,但家人非常支持。正在读高三的女儿,懂事地对她说:“妈妈,我就在家里和你告别,不去机场了……”就这样,带着一个行李箱,外加一个背包的查医生来到了机场,医院的领导还给她送来了两个急救包。

查医生是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里交医系统唯一的女医生,到达金银潭医院后,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余,她每天发回一段日记,守着看日记的读者,都称她为“逆行玫瑰”。

记录凡人

“今天上午,一位读者对我说,他在查医生的日记里读到过这样一段:‘我觉得自己就像一只骆驼,在食物充分的时候补充大量水分和食物,储存在身体里,在需要的时候,就把这些储存的能量利用起来。’他为之感动,也很想知道,医生们都是怎么熬过这每次十几个小时高强度的工作的。”星期天夜光杯读书版编辑郭影给查医生带来了读者的问题。“其实,我们每次都要穿好几层防护服,真的就像在一个蒸笼里。进入病房,忙碌起来后,一出汗,裹在防护服里的热气一点也散不出去。但衣服湿了,我们也不能马上去洗。后来,想了个办法,贴暖宝宝,开个取暖器,先把衣服焐干了。这个时候,我们也必须要好好保护自己,不能给队友添麻烦。”读书会上,查医生和读者们一起重温了这一段经历。

查医生的日记里,记录得更多的,是普通人。回忆起这些平凡人,她又用了“温暖”二字。“我们坐班车上下班,有时,也叫滴滴专车,他们都免费接送我们。”查医生说,感动她的是,一个雨夜,她发现,送他们的滴滴司机就睡在车里过夜,只为了第二天一早,可以早起接送我们。“还有一位司机对我说:‘出租车的前后排之间是有塑料膜隔开的,但我们的爱是没有隔膜的。’”查医生也记录了很多医院里的志愿者,“我曾问他们,你们去隔离病房害怕吗?他们的话很朴实,只有第一天怕。他们住在酒店里,也不回家,每天吃盒饭,在医院里志愿为大家服务。”说起这些,查医生有些哽咽。

感动读者

今天的市民读书会在新民app、抖音平台、新浪微博、淘宝,当当,快手等平台直播,吸引了不少市民读书会的粉丝在线提问,有读者问查医生:“偶尔有心情写下一篇日记很容易,天天坚持不容易。您是怎么坚持写下67篇日记的?”听到这个问题,查医生笑了,她说:“最初,每天用语音发回一段日记,只是作为对自己一天工作的梳理和汇报,是给自己解压的一种方式。后方有很多关心我的人,他们每天都会问我,我想还是主动汇报吧。我用日记的形式请大家放心,生活上有那么多无名英雄在帮助我们,我们每天有喜茶喝、有馄饨吃……”查医生的日记经仁济医院宣传处整理成文后,被广泛转载,读者的期盼成了她坚持每天记日记的动力。

侯宝良先生几乎每次都准时来市民读书会“报到”,今天他早早地就扫码进入了直播间,他说:“特殊时期的市民读书会也十分精彩,尽管不在现场,但也听到了查医生援鄂的感人故事,看到了查医生以自己视角记录下的小细节小人物中折射出了大的时代。”

“向您们致敬!你们真的辛苦了!全国人民感谢你们!春天永远在武汉。”读者王好学给查医生留言。也有读者表示,非常喜欢看查医生正气昂扬的日记。武汉的读者唐泽南说:”要向所有无名英雄致敬!感恩所有帮助过武汉的人。“大家都说,查医生的日记“有图有真相,有情有大爱”“细节有不动声色直击人心的力量”“为后人留下了一段不平凡的历史”。他们为这些曾为武汉拼过命的英雄们而感动。

04-30 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