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去了非洲,东非高原上的肯尼亚正一片凉爽,一不小心到非洲来避暑了。

到非洲去避暑-LMLPHP

2017年7月21日,我离开上海去肯尼亚。据报,未来三天,本市连续三天高温冲破40摄氏度。此前一天,我开车到宝山,小车里显示的温度是41摄氏度,车子外的地面温度更是高达57摄氏度。我知道,年轻时当过建筑工人,在造房子的基础上扎钢筋,就是这样高的温度。

上海怎么会越来越热?微信里各种段子和视频都出来了。有非洲人在中国打伞遮阳的,也有中国人解释自己不是非洲人,是晒黑的。那是搞笑。回忆过去乘风凉的情景,尽是美好的记忆。那时的人际关系,那时的穿堂风……现在的高温天气,我们还敢在高楼林立的大街上走路吗?更不要说,到处开空调哪里还有自然风可以让人晚上纳凉。

近41摄氏度的日子,我飞到了埃塞俄比亚的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走出机舱,窗外一片雨蒙蒙的世界。转机,等候三个小时,一路辛苦,到达内罗毕,步出机场,有一种干热的感觉,戴上一顶遮阳帽,等待来车,太阳底下一刻钟吧,硬是没有出汗,完全可以忍受,在上海那肯定是大汗淋漓蒸桑拿浴了。同行者问:照理非洲离赤道近,应该热,怎么比我们凉爽?囿于地理知识有限,我无以为答。想来想去,就是临行之前报社球友调侃我,到非洲去避暑了。内含两层意思:上海肯定是热得不行了,可到非洲不是从这个火坑跳到那个火坑吗?

然而,错,大错特错!非洲之热,如何?东非高原上的肯尼亚正一片凉爽,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因为平均海拔1500米,降低了温度,且不算太高也无高原反应,这里常年温度在16摄氏度至26摄氏度之间。五年前从河北保定到此创业生活的导游刘重亮说,他已经喜欢上肯尼亚了,这里四季如春。

此话听了出人意料。但是来到肯尼亚,眼前的现实和印象中的非洲产生了严重的抵牾。非洲不应是贫穷和落后的代名词,更不是一个什么可怕的符号。

上车,直抵内罗毕长颈鹿公园。那是一场与动物亲密接触浅尝辄止的游戏。据介绍,这是世界上数量最稀少的罗特希尔德长颈鹿。现在度过了濒临灭绝的危险境地,可以对外开放了。游客喂食,长颈鹿如大吊车般伸过头颈吐出舌头,吃进干草、纤维素及玉米粒,此情此景,煞是有趣。不过,它也只是在公园靠近公路的边上有个角落让人观赏一下罢了。我虽兴趣不大,也难得地上上下下跑到长颈鹿伸长脖子光临的二楼,拍了照片,奇怪的是,没有出汗,带了许多餐巾纸,省了。毛巾手帕竟然也没有启用,省却了回去要洗并要晾干的麻烦。

与此同时,北半球微信里不断传来上海热煞了的消息,同行者无锡一帮朋友大呼意外,真的一不小心到非洲来避暑了。

一天下来,已是当地时间22日晚上,我们在内罗毕世界五十佳之一的烤肉餐厅享用“百兽宴”,噱头而已,仅为牛羊肉,没有野兽更无上百之说,放心了。即便有,也未必敢吃,行前上海检疫局海关中心的张主任告诫:吃烧开的水,不要吃野生动物的肉。后来知道,肯尼亚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很大,杀一头野生动物的判刑不亚于杀人。这一餐,一盘稀稀拉拉的蔬菜色拉,肉太多,对面座位上的中年朋友但凡遇到服务员送过来准备割肉时,他就一个劲地说:“NO!NO!”

我们随后看了东非大裂谷,在赤道的零纬度北半球南半球分界线上拍了照片,还目睹了一根火柴在水中逆时针转动的游戏。花了一点小钱买了一张到过赤道的所谓证书。肯尼亚之行,非洲的印象在我的认识中不再模糊,而是清晰并且可爱起来。

06-10 0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