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

但还有散发性案例发生

如何保障市民的健康与安全?

上海在全国率先推出公共卫生建设实施意见,要建设灵敏可靠的监测预警体系,进一步提高新发传染病的早期发现和风险预警能力。

再有疫情来袭,上海怎样做得更好? “智能插件”让传染病自动直报,让“火苗”酿不成“火灾”-LMLPHP

今天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做客《2020上海民生访谈》时透露,各项工作已经抓紧落实,包括:在原有苗子事件报告制度的基础上,建设和完善苗子事件监测信息系统,形成与其它公共卫生数据库对接的“苗子事件”数据库,加强监测数据分析利用,探索“苗子事件”的主动发现和风险预警。

再有疫情来袭,上海怎样做得更好? “智能插件”让传染病自动直报,让“火苗”酿不成“火灾”-LMLPHP

什么是公共卫生的“苗子事件”?

对于上海这样一座超大城市,每年都会出现很多公共卫生方面的“苗子事件”。

比如在学校内出现小范围的水痘传染、部分地区的水质出现了污染、工厂内的气体出现了异常.......

这些“苗子”能被及时发现、及时阻断就不至于形成大的公共卫生事件

简单来说就是关口前移防止“火苗”变“火灾”

因此对于超大城市来说,如何及时发现并处置“苗子事件”非常重要,要把这些“火苗”第一时间扑灭。

再有疫情来袭,上海怎样做得更好? “智能插件”让传染病自动直报,让“火苗”酿不成“火灾”-LMLPHP

2016年-2019年,上海共发现和处置“苗子事件”6901起,平均每年近2000起。

通过早期处置,防止“火苗”发展为“火灾”,每年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仅有30起左右。

下一步,在原有苗子事件报告制度的基础上,上海建设和完善苗子事件监测信息系统,形成与其它公共卫生数据库对接的“苗子事件”数据库,加强监测数据分析利用,探索“苗子事件”的主动发现和风险预警。

再有疫情来袭,上海怎样做得更好? “智能插件”让传染病自动直报,让“火苗”酿不成“火灾”-LMLPHP

我国从2004年起,建立了覆盖39种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疫情网络直报系统,但对新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的监测敏感性仍然不够高。

为了及时发现新发、不明原因传染病,上海对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进行了完善。

建立症候群监测系统,包括腹泻症候群、呼吸道症候群、发热症候群等,通过症状监测,进一步提高监测灵敏度。

2015年以来本市通过传染病症候群监测系统先后发现了黄热病、Q热、莱姆病等罕见传染病

再有疫情来袭,上海怎样做得更好? “智能插件”让传染病自动直报,让“火苗”酿不成“火灾”-LMLPHP

研发了基于电子病历直推和公共卫生“智能插件”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已在全市430家医疗机构、117家发热门诊进行部署,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直推,减轻临床医生的填报工作量,提高准确性和报告率。

最新印发的《关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若干意见》对完善监测预警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再有疫情来袭,上海怎样做得更好? “智能插件”让传染病自动直报,让“火苗”酿不成“火灾”-LMLPHP

所有的疫情处置早发现都是最关键,处置快速响应环节监测预警体系对疫情防控至关重要,下阶段上海将在现有监测群中,利用大数据进一步监测症候群,形成多点触发灵敏模式,加强时间空间聚集性分析,开展高危地区高危场所高危人群的早期精准防控,提高新发、不明原因疾病的早期发现和风险预警能力。

再有疫情来袭,上海怎样做得更好? “智能插件”让传染病自动直报,让“火苗”酿不成“火灾”-LMLPHP

上海还将加强数据分析的利用,加强基于人工智能开发的传染病监测模型,与临床很好结合。

研发基于人工智能开发传染病智能化辅助诊疗技术,促进医防协同结合天气和气候数据,开发传染病综合指数,开展传染病预警预报。

再有疫情来袭,上海怎样做得更好? “智能插件”让传染病自动直报,让“火苗”酿不成“火灾”-LMLPHP

06-10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