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上海市胸科医院互联网医院6月2日上线 采访对象供图
新冠肺炎疫情倒逼很多行业转战线上,医疗领域的场景也被搬到了线上。第一家公立医疗机构互联网医院上线,第一张电子票据存入患者手机,第一个5G标准化发热门诊正式开张……在上海,线上经济与传统医疗行业的碰撞与融合正在加速。不论是公立医疗机构,还是早已成名的互联网医疗企业,都成为在线新经济发展的一大看点。
智能产品频出
“体温心率看起来不错,还咳嗽吗?请把听筒放到肺部,我来听一下呼吸音。”呼吸科医生面对4K高清显示屏戴上蓝牙耳机。屏幕另一头,是一位发热患者,他在护士指导下将听诊器听筒放在肺部,呼吸音清晰地传入呼吸科医生耳中……
这是近日发生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5G标准发热门诊的一幕,连接医生与患者的,是医院于沪上率先采用的AirFace 5G智能医护机器人。这款机器人以5G技术为支撑,可实现远程查房、远程接诊,支持多方接入,轻松实现跨院区、多学科专家会诊。在这个发热门诊,还有不少机器人成员,比如5G云端智能运输机器人,承担病房内送药、送餐等工作;消毒机器人,可自主清扫路径规划、下发清扫任务、自主避障、自助充电,24小时不间断执行清扫任务。
图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5G标准发热门诊
在与新冠肺炎疫情的竞速中,引发了以智能医械、线上问诊、AI诊疗机器人等为代表的在线医疗产业新变革。除了公立医疗机构,知名的互联网企业也竞相“秀”出智能新产品。依图医疗开发的新冠肺炎智能影像评价系统疫情期间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上线,采用创新的人工智能全肺定量分析技术,为临床专家提供基于CT影像的智能化新冠病毒性病灶定量分析及疗效评价等服务;联影医疗为疫情防控提供包括高性能医疗设备、远程医疗、人工智能在内的整体解决方案;腾讯觅影以AI医学影像助力新冠肺炎的CT筛查,最快只需要2秒就可以帮助医生识别新冠肺炎。
推进分级诊疗
其实,上海很早就进入了在线医疗领域,以平台型和技术服务型为主的“前浪”曾在业内掀起狂澜,但真正意义上迎来拐点式发展机遇,还是此次防疫抗疫。不少病人有日常诊疗和慢病复诊的需求,为避免交叉感染,在实体医院承压之时,在线医疗的出现,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图说:智慧儿童医院解决方案在儿中心门诊得到广泛应用
截至上周,上海已有23家互联网医院,包括三甲综合性大医院,专科医院,中医医院,还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月2日,上海市胸科医院互联网医院上线,常州患者金女士开到了第一张电子处方。金女士患有冠心病、高血压,长期在此复诊,因疫情来往不便,刚好看到互联网医院启用,她很快预约成功,在家半小时就完成了曾经需要一天才能做完的事。金女士十分感慨,“真是省钱,省力,省时间!”
5月,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开通互联网医院后,口腔正畸科、口腔黏膜科等热门科室都可实现在线复诊。九院院长吴皓介绍,九院还是上海市医疗收费电子票据改革试点单位之一,门诊部、住院部均可开医疗收费电子票据。
图说:上海九院互联网医院
除公立医院,互联网医疗企业也在疫情期间获得跨越式发展。商赢互联网医院打造的上海市发热咨询平台(“新冠工作室”微信小程序)1月底上线,运行60天时访问量已超24万人次。作为在线新经济的一种全新模式,商赢医院管理公司已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等多家上海三级医院合作;同时陆续与上药、国药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贯通医疗、医药供应、新保险、健康管理、自主技术创新等各个环节。今年,商赢医院管理公司还将与上海市级有关部门筹建互联网+医疗的统一公众服务云平台,与区域内一二三级医疗机构联合,夯实“社区健康守门人”制度,探索推进“1+1+N”医疗改革。
医疗生态“主角”
疫情催生了大众对线上医疗的需求,而线上医疗也必将成为上海医疗生态的“主角”之一。据悉,上海市政府先后推进互联网防疫服务、搭建网上诊疗服务平台、全程医疗便民服务等措施,促进在线医疗产业的发展。比如,上海通过三色动态健康码来进行人员分类管理,市民可通过“健康云”“随申办”等App生成,方便每日打卡、上报。此外,上海也是最早推动健康码互认机制落地的城市之一。
图说:上海九院成立手术机器人临床研究中心
互联网还为医疗大数据的流通提供了平台。据悉,上海已在医院内部推进电子就诊卡使用,方便患者“扫遍”挂号、就诊、支付、取药等门诊全流程,实现院内就诊“一卡通”;同时深入推进医学检验结果和影像检查资料的互联互通互认,已实现市级医院44项常用检验检查项目跨院互认。
作为分级诊疗的有效补充,在线医疗还有更多功能落地。比如腾讯医典在疫情期间组建超过100位权威医学专家参与的编审团,以多种方式科普新冠肺炎医学知识,累计上线超过1300篇原创新冠肺炎相关科普和辟谣文章、500多条科普视频,包括钟南山、葛均波、李兰娟、张文宏等专家在内的30余场直播,阅读量累计超18亿。
在许多人看来,在线医疗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相信随着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渗入,势必有更多在线医疗模式触网,也会有更多“后浪”冲击这一领域的力量天平。
首席记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