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回来了!”

4月25日,结束值勤的杨志刚推开家门,正在念初一的儿子一下子兴奋地扑上来,给了爸爸一个大大的拥抱。尽管未曾离开上海,但这个家,杨志刚已经阔别了三个月。

杨志刚是上海南汇监狱民警。为应对疫情,1月27日起,监狱实行全封闭管理,大多数干警连续两个月没有回过家,更有一部分人像杨志刚一样久久坚守。

南汇监狱是上海唯一以关押老病残服刑人员为主体的功能性监狱。服刑人员抵抗力相对较差,加上大墙内人员密集,管控难度可想而知。在这方几乎与世隔绝、鲜为人知的天地里,400多名干警组成了“疫情防控+安全监管”的双重防线,从雨雪纷飞一直坚守到春暖花开,从1月27日到今天(5月4日),正好100天。

大墙里的战疫100天-LMLPHP

图说:换防仪式。南汇监狱供图

换防接力:上岗前先备勤15天

通过核酸检测后,进入备勤区隔离14天,再做一次核酸检测,等待报告合格……即便对于监狱民警而言,防疫期间的监区也不是那么容易进的。墙外的民警要过15天才能走进监管区,真正上岗。

1月下旬,监狱原有的“三班制”模式很快调整为战时最高等级勤务模式。特殊时期,监狱每名主管民警要承包3-4个监组,管理40余名服刑人员。执勤、值班,见缝插针地和服刑人员谈话谈心,安排他们拨打亲情电话,批阅周记,录入电子台账,制作行政奖惩材料、减刑假释司法文书……工作量翻了几倍。

大墙里的战疫100天-LMLPHP

图说:测量体温。

“疫情期间的执勤安排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人一个职责’。”南汇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周广洪说,这也意味着,一旦有同志因事离开岗位,势必有另一人将加倍辛苦地承担更多任务。

因此,民警总是尽力克服个人困难,坚持完成任务:“90后”民警吴晓捷原本应该在3月底举办婚礼,因为执勤他将婚期延迟;民警陆欣荣在备勤期间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但他决定坚守岗位,不把压力和责任交给其他同志;民警陈瑶连续请战,监狱领导最后只能强硬“劝返”;更有许多双警家庭,夫妻同在大墙内奋战,只能电话指导孩子在家上网课……第一批换防后,还有不少人主动申请第二批、第三批继续留守,特殊时期展现监狱人民警察的担当。

管教安抚:再多一通亲情电话

“马步的时候注意重心,不要往前倾。”“你这个动作不标准,手臂要再弯一些,像这样……”下午点名完毕后,四监区部分服刑人员在走廊上列队开始练习八段锦。一些年纪轻、学习能力强的服刑人员,依照着从电视上学来的动作站在前排领操,其他人则站在后面“依葫芦画瓢”,民警在一旁指导演示。

大墙里的战疫100天-LMLPHP

图说:练习八段锦。

疫情期间,南汇监狱安排了更周密的教育活动,八段锦就是其中之一。此外,监狱还加强专业医学指导,钟南山、张文宏也以专题片的形式“走进”大墙,让服刑人员及时准确地掌握科学知识。

籍贯湖北武汉的服刑人员刘某看到新闻中播报的疫情情况,担心在武汉的妻儿安危,刘某想再打一个电话。按照监狱规定,在这非常时期服刑人员可以增拨一次亲情电话。电话接通了,那头的妻子告诉丈夫,家人并未染上病毒,让刘某安心服刑不要担心。听了妻子的一席话,刘某如释重负地放下电话,松了一口气,眉头渐渐舒展开来。

“加强防疫措施的同时,也要消除服刑人员对疫情的恐惧心理。”周广洪说,疫情对服刑人员的心理冲击较大,因此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服刑人员与家人沟通的次数,免除彼此的牵挂。

慎终如始:测温最高2小时一次

“周医生,我们监区需要设置隔离观察监房,你能不能现场指导一下?”

“张医生,服刑人员刘某血压异常,请联系总医院急诊!”

在大墙内值守的也有白衣战士。疫情期间,监狱卫生所的医生也参与全封闭式执勤,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南汇监狱在押的老病残服刑人员有千余人。他们有的年龄60岁以上,有的身患基础性疾病,甚至有的生活不能自理,身体状况参差不齐。和其他监所的普通服刑人员相比,老病残群体需要更多的疾病预防、慢性病控制、心理干预、术后康复等医疗辅助手段参与日常管理。

大墙里的战疫100天-LMLPHP

图说:抗疫形势政策专题教育。

例如,监狱内有130名服刑人员需要每天早晚注射胰岛素。为了保证药效,避免出现不良反应,胰岛素必须在罪犯就餐前规定时间内注射完毕。这也意味着医务人员必须在一个小时左右跑遍4栋楼7个监区,完成130次不同剂量的注射任务。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全体民警和服刑人员的体温测量频率高达每2小时一次,直到4月下旬,才调整至一天测温2次。还有楼面巡查、医疗管理、防疫物资领取、盘点与发放……工作量可想而知,但大家毫无怨言,他们的共同目标,是确保监狱的绝对安全。

时间一晃一百天。周广洪写下一首诗,与同行的战友们共勉:

未曾远行,却已分别一季

未赴前线,也在战疫一线

未见硝烟,也有冲锋陷阵

未获全胜,当须慎终如始

05-04 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