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百万人口器官捐献率达4.1,但缺口仍很大-LMLPHP

6月11日是器官捐献主题活动日,由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发起,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字节跳动公益、怪兽充电等公益方共同支持的第四届“6.11中国器官捐献主题活动日”首次采用了“云音乐节”的直播形式,通过数十家直播平台同步在线向公众传播器官捐献的理念。同时,来全国近50个城市的10所高校及110家大型医院共同参与了线下的公众宣传教育活动。

今天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门诊进行的器官捐献公益宣传活动上,中山医院党委副书记李耘介绍:“目前我国器官移植的重点主要在心脏、肝脏、肺和肾脏几大器官。尿毒症的患者可以通过肾透析来延续等待肾源的时间,但心脏、肺与肝脏患者如果不能及时做器官移植手术,很可能会在等待中离我们远去。因此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公益活动,让社会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器官捐献的志愿者队伍当中来,给社会奉献大爱,救治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我国器官捐献事业起步于2010年,经过10年的探索,我国已经逐步建立起科学公正、遵循伦理、符合国情和文化的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体系。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信息,2018年我国器官捐赠、移植数量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患者数量庞大,每年约有30万因末期器官功能衰竭而需要器官移植的病人,但其中仅有6%的患者能够实现器官移植。另外,百万人口器官捐献率低、器官捐献供需比例不对等也依旧是制约器官移植事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中山医院OPO办公室主任宋康教授表示:“目前国家对器官捐献和移植工作开展是非常支持的,我国目前的器官移植技术已接近国际水平,不亚于欧美国家,我院在近20年的器官移植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器官捐献数量不足,今年我国百万人口捐献率虽达到4.1,在全世界位于中等水平,但是世界上不少国家的捐献率达到了20-30,因此我国的器官捐献尚有不小的差距。捐献器官的缺乏,是我国器官移植面临的挑战。”

中山医院泌尿外科肾移植副主任许明教授介绍:“肾移植患者大部分原发病是慢性肾炎,但现在糖尿病、高血压引起的尿毒症病人越来越多。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目前等待肾移植的病人是1500-1600人,但每年仅有一百例左右的患者成功移植,可以看到肾移植的缺口很大。而相比于常规的药物治疗,肾移植的优势在于可以满足患者生存的需要,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生活。提升器官移植为更多的病患带来了生的希望,然而供肾来源严重不足是等待进行肾移植手术患者面临的最严峻问题。”

多年来,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致力于器官捐献与移植领域,积极推动公民器官志愿捐献理念。打开手机里的支付宝,不到10秒,一键就可完成公民器官捐献的志愿登记。自2016年底,基金会主管的“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登记网在支付宝上线,到目前,已与全国40家医院实现对接,公众可通过支付宝平台、相关医院官方网站及公众号等途径进行器官捐献志愿登记。

截至2020年6月10日,施予受网站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已超过133万人次。在我国进行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只是一种个人意愿与理念认同的表达,而真正完成器官捐献,不仅需要符合一定的医学条件,经过严格的判定程序和第三方见证环节,也必须经过家人的书面同意才能完成。但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会坚定登记者的家人们同意在其逝世后器官捐献的决心。

06-11 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