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在墨玉县博斯坦工业园区新疆美凡华尔有限责任公司车间内,米日班·吾布力(右一)正在指导入厂不久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米哈尔班·托儿堤麦麦提(左一)包装袜子成品。 本报记者 马呈忠摄
墨玉县位于新疆西南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属于“三区三州”国家深度贫困地区。作为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难啃的“硬骨头”,今年面临着攻克“最后84个贫困村退出、3.6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的艰巨任务。
自然条件恶劣、人均耕地少、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是墨玉县脱贫攻坚的突出短板。为此,当地以实现“县有龙头企业,乡镇有规模企业,村有扶贫工厂,户有小作坊”为目标,加快形成产业带动就业、就业促进产业的模式,做到以业安人、以业稳人、以业脱贫,确保如期上交27.77万人脱贫的满意答卷。
“小兔子”长成大产业
初夏时节,烈日炎炎。走进墨玉县普恰克其乡天驭集团獭兔养殖场,38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麦麦提阿布都拉·肉孜买买提穿梭往来于一座座养殖棚,查看棚舍温度,指导工人给兔子喂料喂水。
“以前,外出打工收入不稳定。现在非常珍惜能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麦麦提阿布都拉家中地少,一家四口靠他外出务工为生。1年前,经村委会介绍,他来到獭兔养殖场上班,从普通员工一步步成长为副场长,现今管理着70多名员工,月工资3900元。
今年企业鼓励村民承包兔棚,懂得养殖技术的麦麦提阿布都拉便和4位村民合伙承包了8个兔棚,带动了2名贫困户就业。“以前在养殖场上班,每月有1800元的固定工资。现在到承包户养殖大棚上班每月2000元,干得好还有提成,所以一心想着养好兔子脱贫。”25岁的贫困户图尔荪尼沙·图尔荪巴克正在细心照料即将生产的獭兔。
贫困户的生活变迁,得益于墨玉县大力发展家兔养殖产业。借助兔产业,越来越多的农民变身工人,实现稳定就业脱贫。
“和田地区少雨干旱,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繁殖,能有效预防、减少兔子病害,适合大规模养兔。当地劳动力充足,有养殖经验的农户稍加培训就能上手。”墨玉县天驭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周大鹏说,2019年3月份,该公司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在墨玉县布局养殖场、屠宰加工厂在内的养兔产业链。
目前,墨玉县两个乡产业园已提供工作岗位200余个,其中贫困人口占80%。预计未来将提供养殖、屠宰、加工、包装、运输等600余个就业岗位,平均每人每月工资可达2000元至4000元。
为带动贫困户脱贫,该集团免费向贫困户提供种兔、饲料、防疫及饲养技术,由贫困户入户代养,兔子出生后(50天)由企业回收,并按照8元/只向合作社或贫困户支付代养费用,贫困户年纯收入可达1.6万元。
在产业结构单一的墨玉县,小兔子已成为带动一方百姓脱贫的富民大产业。目前,全县已养殖种兔10万只,可年产商品兔400万只,同时带动1000户贫困户通过家兔入户养殖脱贫致富。
“经过一年多的磨合,农民养兔水平和积极性很高。公司正在深加工环节发力,提高兔子价值。”周大鹏说,食品加工厂、兔饲料厂、有机肥厂、种植基地等设施正在加快建设投用。
目前,墨玉县依托天驭集团等企业,积极发展肉兔、肉鸽、香菇等九大产业,采取“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实现5733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收益全覆盖。
打好乡村产业基础
走进喀尔赛镇巴格其村乐器加工坊,不时传出热瓦普、都塔尔、手鼓等民族乐器的声响。35岁的哈吉阿卜都拉·阿塔吾拉聚精会神地为一个个悬空吊起的乐器弹布尔刷漆上色。
“做梦也想不到,还能有机会学习制作乐器。”哈吉阿卜都拉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收入主要靠务农和养羊。去年,他在和田买合木提夏克民族乐器有限公司设在村里的乐器加工坊实现了就近就业。“我和妻子都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两个人每月收入4000多元。现在就想早点学会技能,用亲手制作的乐器唱响幸福生活。”
“加工坊设在村里可以将果木原料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贫困户就近就业,稳定增收。通过制作乐器还能实现文化遗产传承和旅游纪念商品的有机结合。”乐器加工坊负责人阿布力克·麦麦提介绍,目前该村已有23名村民在乐器坊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人。
墨玉县作为深度贫困县,紧抓“产业促就业”牛鼻子,通过培育壮大乡村特色经济、厚植产业基础,确保脱贫不返贫。
喀尔赛镇库木博依村三面环沙,在绿树环绕的盛世沙舟养殖农民合作社,每月有2000元收入的村民帕坦木·克尤木正在为棚圈里的43头骆驼喂水加料。“以前贫瘠的沙窝窝,现在养着金骆驼。”帕坦木·克尤木告诉记者,每天光驼奶收入就有500元,到了年底通过售卖骆驼还能分红。
据悉,该合作社占地30亩,现有骆驼284峰。采用“合作社+村委会+贫困户”模式,带动村里未脱贫的115户贫困户自愿将202.4万元扶贫资金折股量化,购买骆驼交由合作社托养,合作社每年以不低于投资金额的8%向贫困户分红。在发展过程中,新疆公路管理局驻村工作队投入80万元用于圈舍等基础设施建设,产权归村集体所有。
在距离骆驼合作社不远的一片沙丘上,占地50亩的18排光伏电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26岁的贫困户阿巴拜克尔·肉孜买买提正在擦拭电板落尘,检查光伏发电箱。“以前晒太阳没有钱,现在和电板一起多晒太阳,收入会更多。”阿巴拜克尔开玩笑地说。
阿巴拜克尔·肉孜买买提一家有6口人,因母亲生病致贫。自2019年4月份扶贫光伏发电站项目实施以来,包括阿巴拜克尔在内的4名贫困户在光伏发电站实现就近就业,除了每月固定工资,年底还参与村里100户贫困户售电收益分红。
“现在每月1500元工资,年底电费收益分红5000多元,加上种地收入,今年一定能脱贫。”阿巴拜克尔说。
如今,一个个扎根基层的特色“小产业”,托起了贫困户的致富新生活,壮大了村集体收入。2019年全县389个村集体经济规模达到了9000多万元。
量身定制脱贫方案
“为了提高收入,工作队帮我找了一份清运垃圾的工作,送来了100只鸡苗发展庭院经济。”这两天,墨玉县加汗巴格乡友谊村56岁的脱贫户吐荪托合提·买买提更忙了。
今年3月份,新疆对墨玉县83个深度贫困村开展挂牌督战,为确保这些贫困村如期实现脱贫目标,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督战组深入深度贫困村,针对脱贫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制订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责任和完成时限。
“入户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吐荪托合提虽然已经脱贫,但存在返贫可能性。通过与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积极协商,为他量身定制了增收方案。”新疆挂牌督战巩固提升组第十八组组长李绍柏说,最终为吐荪托合提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并扶持他发展家禽养殖,实现了稳定长效脱贫。
如今,一家一户打造脱贫方案正在成为脱贫“标配”。
“以前只能到乡里的巴扎(指集市)上卖衣服,现在村民收入多了,也喜欢来买衣服了。”在加汗巴格乡巴什达拉斯喀勒村,经营服装店的贫困户凯麦尔妮萨·如孜告诉记者,由于去年6月份申请了5万元小额扶贫贷款,她在村里有了固定的经营场所,每月有2000多元收入。
贫困户布佐日罕·库尔班尼亚孜的女儿高中毕业后一直待业。2019年4月份,经村委会帮助,她在昌吉市一家公司实现就业,每月工资3600元。
李绍柏说,督战组将分三个阶段,对全县362个村实现全覆盖走访,指导每个贫困户了解用好各项扶贫政策,确保每家每户通过就业或者产业实现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