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声音代表着正义与自尊,他独特的人格与艺术魅力永远留在观众心中,无人能替代,他就是童自荣。

上个星期,一起喝咖啡,他轻轻告诉我:“见到阿兰德龙了。”啊?我一愣。“在梦里”,他补充说。为外国影片配音近四十年,语言方式都有点“西式”了。

我知道,他与这位“法国第一美男”感情特殊。

《佐罗》公映以后,作为“佐罗”的声音出演,童自荣曾每天收到成麻袋的观众来信。

人物 | 童自荣 喜欢躲在幕后的“佐罗”-LMLPHP

有一封信上这样写道:“您的声音代表着正义与自尊,你独特的人格与艺术魅力永远留在观众心中,无人能替代。”落款是“一家三代影迷”。

一部世界艺术经典,通过译制可以连接中国千家万户。而一位配音演员俘获中国三代观众崇拜,决非容易。其中缘由,既有作品形象的文化价值为人心所向,也有形象创造者的独特人格与艺术魅力。

差点丢了性命

如果你看到童自荣三岁时一组表情多变的照片,会断定他长大一定是个表演艺术家。似乎是“三岁定终身”。1962年,他考进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1966年毕业留校工作。可是,他决意要离开表演的舞台。

17岁那年,看了一部前苏联影片《白夜》,不禁对幕后的配音演员邱岳峰、毕克等大师仰慕不已。1973年,他加入了梦寐以求的上海电影译制片厂。从此开始躲在幕后的艰辛探索。

录音棚是神秘的,又是难熬的。一连五年,童自荣坐在冷板凳上,没有沮丧。偶然客串跑跑龙套,即使配一两句台词,他也会像配主角那样深夜研究剧本、分析人物,建立内心视象、情绪记忆,拿出了十余年在上戏学习表演的艺术积累;不能不让前辈刮目相看。

人物 | 童自荣 喜欢躲在幕后的“佐罗”-LMLPHP

终于到第五年,给了他一个有名有姓的角色,为美国影片《未来世界》中的记者查克配音。第七年,1979年底,杨成纯导演点名要“好帅”的童自荣为影片《佐罗》中的佐罗配音,老厂长陈叙一点头赞同。

其实,阿兰德龙的声音浑厚、低沉,童自荣的声线与其差异很大,杨导的选择依据何在?

银幕上的佐罗英气逼人:一袭黑色斗篷、一架枣红坐骑、一条凌空挥舞的长鞭,一顶黑色盆帽下,嘴角微微上翘露出迷人的微笑,绽放法兰西民族特有的浪漫气质;而童自荣飘逸在中高音区的华丽、高贵、富有磁性的声音,灵动一种特有的浪漫气质。形象的浪漫与声音的浪漫合二为一,形成了中国银幕上一口流利普通话的“佐罗”。

童自荣的“用功”,是厂里出了名的。几乎所有演员的配音方式,都是拿着本子,看画面说词。唯有“小童”总在进棚之前反复研看原片,把台词背得滚瓜烂熟。无论是厂里、家里,还是上下班路上,他都在念念有词。

那一天,他下班骑着一辆“老坦克”回家。一路上默背《加里森敢死队》中尉的台词,到长乐路富民路口,闷头撞上一辆8轮大卡车。“老坦克”弹出去好远,他也被撞飞了,差点丢了性命。立即被送到邮电医院,幸好是皮肉伤。医生戏称“佐罗飞起来了”,一时间成为坊间一大新闻。

很多观众不知道,童自荣在《佐罗》里,还为另一角色“假总督”配音。为体现两者不同个性,他别出心裁。与其他演员不一样,童自荣总是早上喉头湿润,嗓音特别清亮。他要求上午配“佐罗”,录音师看傻眼了:他竟然在棚里穿上钢铁工人的厚重大头皮鞋,话筒前来回踱步,顿觉一种负重感,声音陡增惩恶除奸、弘扬正义的力度;下午,他嗓音水分减少,略显干燥,配“假总督”。他换上轻便的塑料拖鞋,声音里飘荡轻盈与懦弱,与侠客的仗义形成鲜明对比。配音用道具,把舞台表演艺术“移植”幕后,录音棚里从未有过。童自荣很清醒,他的漂亮声线辨识度太高,很容易导致“千人一面”,唯有不断尝新,才有艺术生命的可持续。

近四十年来,童自荣在1000多部集的影视作品里完成性格各异的角色创造。其中有300多部集作品为主角配音。他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倒是在《佐罗》之后,也是阿兰德龙主演的《黑郁金香》。有了前者的锻炼,后者更趋成熟。以后分别为《茜茜公主》《莆田进行曲》《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等配音,幽默风趣的博克尔上校,好色之徒银四郎,纯朴、善良的觉远和尚,阴险狡猾的妖怪混沌等等,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大放异彩,而每个人物的出彩,都是他声音艺术的一个突破。

在中国电影百年的时候,童自荣入选中国优秀电影艺术家50人。他说:“此生足矣!”

敢爱敢恨的艺术家

那是2013年6月下旬的一天,我请童自荣到浦东新区参加一个党员代表大会。他的任务是朗诵一首我写的诗歌《高天长虹》,赞美基层的优秀共产党员。

他那华丽的声线在寂静的会场集聚无数耳目。突然,他声线“降调”,内容突变,吐出一串诗稿上没有的词句,党纪国法不容践踏,必须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正焦虑中,他“回归”主题:“有雷锋、孔繁森无数优秀共产党员,为人民奋不顾身,更有城乡多少共产党员为党旗增光添彩……”

人物 | 童自荣 喜欢躲在幕后的“佐罗”-LMLPHP

全场掌声雷动。那一刻,童自荣在我眼前的形象,就是策马飞驰、鞭挞丑恶的“佐罗”。

在电视热播《猎狐》的时候,他一集不落地追剧。他天真地对我说:“假如组织一个侦缉敢死队,我愿意参加,把外逃的贪官一个不漏,全部捉回来。”

他是一位忧国忧民的艺术家。

思绪不禁回到2007年秋,上海人民出版社出了我编的一本报告文学集《大爱》,主要讲述社区百姓的故事。当时还健在的电台名主持张培,建议组织一场作品诵读会。她极力推荐童自荣,说他“心地特别善良”。就此,我认识了这位“佐罗”。

他诵读的篇目是《此爱绵绵无绝期》,讲一位严金妹大姐,三十年为邻居无偿抚养一个永无回报的“痴呆儿”。童自荣读到动情处,泪流满面,闻者无不动容。

活动之后,又是他提议不能就此结束,应该让更多人向善良学习。于是,紧接着,诵读会走进社区、公园、学校,直到上海图书馆,大爱的颂歌在黄浦江两岸回响。

他有侠骨柔肠,是一个敢恨敢爱的人。就像电源有了正负两极才能发光一样,艺术家的创造动力,只能来自爱与憎的情感爆发。这位躲在幕后的“佐罗”,他可贵在完成一个个勇敢、正义形象塑造的同时,也塑造了自己。

“密件”被妻子发现

两个月前的一天,他的妻子宅在家里帮童自荣整理剧本,突然发现了一份他私藏的“密件”。14年之前,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卫星频道节目中心发来一封邀请书,准备为童自荣拍摄一部关于“事业成就、工作状况、学习和生活”的纪录片,这样的机遇千载难逢、求之不得。他却悄悄谢绝了。

妻子有点责怪:“这么大的事情怎么从来没听你说过。”童自荣回答:“这没什么可说的。比我好的人多了。”他不要媒体曝光,甘愿始终躲在幕后,“这样心里才踏实”。

3年之前,他写了一本表现自己心迹的散文集,取名就是《让我躲在幕后》。全书36篇作品,赞美厂长、同事、同学及偶遇的演员占27篇。谦卑的人,才可能不断进取。这些年,他尝试为年轻人与少儿喜欢的动画片配音,屡获成功。

企业喜欢请文化名人做广告。这十多年来,分别有制药厂、酒厂、汽车公司邀请童自荣做广告,他都谢绝了。理由分别是:“这是人命关天的事,我怎么知道你的药好坏?”“我不喝酒,也不懂酒”“我没有车,也不会开车”。这样的理由很实在。他就是这样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他与妻子至今居住的老式里弄房子,只有30多平方米,这是童自荣父母留下的唯一家产。“我不是不要钱,对做广告我非常谨慎。”他怕万一广告产品有误,要危害多少消费者,这个责任担当不起。“佐罗”是个大义的形象,任何见利忘义的事情,童自荣绝对不做。

尽管他喜欢躲在幕后,却早已享誉海内外。有一次,还是在“老坦克”上念念有词,被一位交通警察拦截,笑嘻嘻一个敬礼,拿出一支笔和一个本子,童自荣心里一惊,准是违反交通规则了。“童老师,我是你的粉丝,请你签个名吧。”虚惊了一场。

人物 | 童自荣 喜欢躲在幕后的“佐罗”-LMLPHP

现在,童自荣还经常接到旅居英、美、德等国的中国观众来电来信,表示慰问、祝福。有个女观众,连续几十年,每次童自荣生日都送来贺卡和鲜花。

前年春节前夕,他携家人在一家饭店用餐。一位教师模样的老人走上来,童自荣习惯性地拿出一支笔准备签名。这位先生却不要签名,而是对他说:“童老师,我们希望你一直要做道德的模范。”童自荣为此感到光荣与责任。他在努力这样做,在幕后默默地做。为的是不让观众失望,求得问心无愧。

已过古稀之年,片约、活动还是不断。他有时为自己的声线受限而苦恼。过于漂亮、华丽的声音,就是沉不下来。他说:“我75岁了,很无能,依然无法为75岁的角色配音。”

他永远那么年轻。

06-13 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