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长白昼的夏至里,观赏难得一见的“金边日食”,你准备好了吗?《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6月21日5时44分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长,而今年夏至日又恰逢日环食。日前,上海科技馆已经准备了3000套“专业级”日食眼镜,助力公众观赏美丽天象做好“个人防护”。
日食观测必备单品
此次日食环食带穿过我国西藏、四川、贵州、湖南、江西、福建、台湾等地,环食带内可以观测到日环食。对于上海观众来说,如果天公作美,这次可以观测到日偏食。在上海,上一次可见日食的日子是2009年,而下一次再见日食,至少要再过十年。“十年等一回”的日食观测,除了专业的天文爱好者,普通观众早已忘记“看太阳”的基本常识。为此,上海科技馆未雨绸缪。疫情后刚刚复工,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建设指挥部,就开始为日食观测筹备“眼睛屏保”——标准日食眼镜。
许多人都记得,儿时用涂黑或熏黑的玻璃看太阳,“其实这是不可靠的,因为玻璃可能涂抹不均匀,也可能留下气孔,阳光会透过这些孔隙灼伤眼睛。”上海天文馆建设指挥部展示教育主管施韡说,观测日食一定要注意保护眼睛,千万不能使用不加任何防护的望远镜直接观测,必须使用专门的观测工具和观测方法。而人们平时戴的太阳镜、变色墨镜等,不能用作观测日食的工具;如果是肉眼看太阳,一副标准的日食眼镜是必备单品。
一副标准的日食眼镜,最关键的是滤光膜是否够专业。为了让公众安全地观赏日食,上海天文馆策划并监制的3000幅日食眼镜,选用德国巴德公司生产的专门用于目视太阳的滤光膜AstroSolar,即俗称的“巴德膜”。这种滤光膜的到欧盟CE认证。受疫情影响,巴德公司被迫停产。“经过协调,我们获得了数量不多的巴德膜及其授权文件,制作了3000副日食眼镜。”
天文馆文创悄然探索
日食观测,是几十年一遇的追日“短剧”。日常的太阳观测,是可以常常抬头看的“天文连续剧”。日食过后,如果留一副日食眼镜在背包里,就可以时常抬头“追日”。施韡告诉记者,未来几年太阳黑子运动将进入活跃期。在合适的时间,戴上日食眼镜,肉眼可见太阳黑子。为此,上海天文馆将此次监制的3000副日食眼镜,作为一款全新打造的天文文创产品,精心设计、细致打磨。
据介绍,正则建设中的上海天文馆,主体建筑工程即将竣工,各种天文“软实力”建设已经紧锣密鼓地开展。有关各种“天文脑洞”的文创产品,也在设计筹划中。极客风、文艺范、时尚派……不同风格、多个品类的天文文创,瞄准了不同的天文爱好。“此次的日食眼镜,是全球最大的上海天文馆第一件文创产品,其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不用多说了!”
施韡说,日食眼镜上特别设计两款不同的图案,一种明年即将建成开放的上海天文馆外形,一种是2020年夏至日环食中国境内环食带图案。而且,结合以往十多年的观测经验,眼镜镜框加宽处理,尽可能遮挡眼睛周围的“侧漏光”,尽可能避免太阳光在眼睛、巴德膜镜片之间的多次反光;而双面全封闭式压膜工艺,能更好地防止其脱落,延长眼镜的使用和保存寿命。
特别是儿童款设计更贴心,适合5-10岁孩子佩戴,充分考虑了儿童瞳距会快速生长,耳朵与眼睛之间的距离也与成人不同。据介绍,此次专供夏至日环食的是限定款,只有1000副,成人、儿童各500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