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特约通讯员 刘必华 记者 陈浩)在嘉定区安亭镇博园路吴淞江边,有一座不为人知的黄渡水文站。在这里,守站人陈福康每天独自完成监测吴淞江水情的任务,枯燥孤独的工作,老陈做得饶有兴味。

图说:陈福康在查看资料 来源/刘必华摄

近日,记者穿过春日的安亭镇农业生态园,前行至吴淞江边,发现一座醒目的两层小楼,这里就是黄渡水文站。站的后面有一片竹林,茂密的竹叶在微风吹拂下发出沙沙声,如同一首动听的乐曲。办公楼前数步之外,就是开阔的吴淞江。明媚阳光下,宽广的江面,绿色的护堤,行驶的货轮,展翅的鸟儿及岸边悠闲漫步的人们,勾勒出一幅美妙的风景画。

这里就是陈福康工作的地方。老陈向记者介绍:“别看这里不起眼,我们还是上海市重点水文站呢。”老陈每天的任务是测量水位、流量、降水量、蒸发量、水温。每天早上7点45分开始工作,记录下测得的数据,再通过手机微信传输至区水务部门。

水文监测是通过科学方法对自然界水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进行监控、测量、分析以及预警。河流的水量、水质、生态等信息,对于河流生态保护十分重要,关系到水利、地质、农业、航运等方方面面。近年来,虽然卫星遥感、水情遥测等新技术层出不穷,但人工观读的传统方式还是保留了下来。

老陈出生于水上人家,工作后一直在黄渡交通运输管理站当拖轮驾驶员,常年经由吴淞江穿梭于江浙沪,退休后应骋来此发挥余热。老陈为人厚道,以站为家,工作认真,虚心好学,在很短时间内掌握了水位、流量等测量技能。

老陈与水打了大半辈子交道,每天对着江面上来来往往的船只和鸣笛声,虽一人独处,却并不感到寂寞。他还时常想起许多水上往事。老陈说:“以前我们驾驶的拖轮经常途经黄渡水文站,那时候设施非常简陋,用的都是浮标、横杆悬吊等人工测流方法。今非昔比啦,现在环境好,设施先进。”老陈还告诉记者,目前黄渡水文站新的水上测验平台即将重建,到时候这里会更气派。                  

黄渡水文站始建于1923年,至今近百年历史。1958年至1978年,先后归上海市规划设计院、河道工程局、农业局、水利局管理。1979年6月,由嘉定县管理。

04-30 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