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北京市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北京市根据疫情发展变化果断调整应急响应级别和防控策略,6月16日,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由三级提升至二级。17日,北京全面严格落实二级防控措施,力争迅速把这次疫情控制住。

自6月11日出现新增病例后,北京市及时对新发地批发市场封场休市、进行消杀,对周边居民小区等场所实施封闭管理,扩大核酸“应检尽检、愿检尽检”和采样范围,从防与治两端发力,果断阻断疫情传播渠道,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与此同时,全国各地也迅速行动,采取有力措施坚决阻断疫情传播,充分展现了北京及全国遏制疫情传播的决心和能力。

当前,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疫情暴发的风险仍然存在,特别是国际疫情快速蔓延带来的输入性风险持续增加,稍有疏漏就可能功亏一篑,我们必须保持头脑清醒,决不能掉以轻心、麻痹大意,必须将各项防控工作做到前头,落到实处,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主动战”,将疫情扼杀于成灾之前。

树牢底线思维,建立健全常态化防控机制。经过与新冠病毒战斗近半年,我们已积累了丰富的防控、救治经验和应对办法,对病毒的认识也不断加深,但目前对这一病毒的来源和传播机制等,仍有不少未解之谜,加上全球疫情形势不容乐观,各地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并未减轻,疫情防控已成为一项常态化的工作,容不得丝毫的麻痹大意。我们一定要树牢底线思维,坚持思想不松、责任不松、措施不松、工作不松,构建起常态化防控机制,将防控措施精细到每个街道、每个社区、每个单位、每个人,加大排查跟踪力度,强化防控死角清理,堵住所有可能的漏洞,真正把疫情防控工作抓紧抓实抓细。

立足精准防控,盯紧盯牢重点场所关键人群。新冠病毒传染性强,传播极快,发病隐蔽,特别狡猾,在人员密集场所很容易进行传播,因此对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的防控尤为重要,防控工作千万不能放松警惕,走过场。要对农村、社区、学校、医院、商场、集贸市场、单位等人员密集场所,以及养老院、儿童福利院等社会福利机构做好常态化的防控工作,重点抓好体温检测、健康码核验、“一米线”、分区作业等日常防控措施的落实。对国外入境人员要严格做到“从国门到家门”的闭环管理,围绕病例人员行动轨迹争分夺秒地开展排查、检测、流调、溯源等工作,盯紧盯牢这些重点场所和关键人群,使防控更深、更实、更精准。

夯实基础建设,补足补齐公共卫生服务短板。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必须在完善基层基础建设上下功夫,补齐公共卫生服务短板,切实打好“主动仗”。要重点健全完善各级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加强农村、社区等基层疫情防控能力建设、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卫生及防疫人才队伍建设。同时,要在全面加强公立医院应急医疗救治储备能力、健全完善城市传染病救治网络、改造升级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推进公共设施平战两用改造等方面下大力,不断提升公共卫生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

疫情防控是一场持续的大考,唯有时刻绷紧这根弦,慎终如始精准防控,将疫情扼杀于成灾之前,才能有效保障人民的健康、社会的安宁和经济的发展。

06-20 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