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记者 马丹)随着雨带南落,申城偶尔见晴。今天,阴到多云依旧是“主打歌”,虽有分散性阵雨,但是,和缓的东南风搭配22~26℃的气温,整体体感较为舒适。气象专家提醒,雨水暂别,梅雨季并未结束。下周,随着梅雨带北抬,雨水又会充沛起来。
下周一雨水再“添堵”
据上海中心气象台预报,未来5~7天,梅雨带在江淮到江南北部一带摆动,本市仍多降水过程,其中,周日到下周一,本市将再度出现一次大雨过程,并伴有雷电、短时强降水,风力可达7~9级,局部地区的累积雨量可达70~90毫米,小时最大雨强预计有20~40毫米。这波强降水主要降水时段在21日白天至22日早晨,这就意味着下周一的早高峰又将有大雨来“添堵”
雨水作用下,下周初气温又有所回落,预计最高气温在24~25℃,最低气温在21℃,但随着暖湿气流强盛起来,下周后期的最高气温将蹿升到32℃,配上高湿空气,“闷蒸”模式又将开启。
闷热难耐的梅雨季何时会结束?去年的梅雨期“超长”且“超量”,今年依旧是“雨雨雨”吗?气象资料显示,申城常年出梅日为7月10日,而根据此前公布的今年汛期预测,今年出梅可能要等到7月上旬后期至中旬,因此,梅雨期可能略长,而梅雨量或许在190-310毫米,比去年的梅雨量少。
明迎“夏至”入盛夏
每年阳历6月21日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90度,为“夏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个节气,也是古人最早用日晷测定的一个节气。《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明天(6月21日)5时44分将迎来今年“夏至”节气。“夏至”时节,荷花逐渐绽放,蝉鸣声声响起。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到达一年的最北端,角度最高,北半球的白昼最长,且越往北越长,而从进入“夏至”开始,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开始南移,北半球的白昼逐渐缩短。通常,“夏至”不仅是昼夜长短变化的分界线,也是盛夏的起点,天气也愈发炎热起来。
对上海而言,“夏至”节气常年平均气温为26.2℃,平均降水量为136.1毫米(徐家汇站为代表,以6月21日至7月5日计)。同上一个节气“芒种”相比,气温和降水量都有较明显上升。这个时候,上海通常处在梅雨期中,因此有“夏至大烂,梅雨当饭”的谚语。虽然逐渐进入盛夏,但多数情况下,“夏至”节气中上海只会零散出现2天左右35℃以上高温天气,而且高温天气一般不会持续出现,而今年高温迟迟未现身。
一南一北高温“霸屏”
在强降雨的冲刷下,这几天,长江中下游一带都暂别炎热天气,迎来降温,但从全国范围来看,在降雨比较“温柔”或“缺席”的地方,天气“热火朝天”,高温天气主要出现在以华北、黄淮地区为主的北方和以华南地区为主的南方,呈现一南一北“两头热”的格局。
中国天气网的全国空调预警地图显示,昨天开始,华北地区的京津冀多地将上演高温“耐力赛”,周日南”蒸“北”烤“的格局基本维持不变,华南高温炎热区域北抬到江南南部,这些区域的空调可能都得24小时不停机,其中,广东、广西一带将出现高温“闷蒸”,35℃左右的气温加上70%以上湿度,空调不仅不能停,可能还得制冷除湿一起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