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落下帷幕。论坛上,国务院和一行两会领导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给予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希望。论坛形成的共识,为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论坛上思想碰撞产生的“热词”,引发了论坛内外各界人士热议。
开放热词:人民币可自由兑换
论坛开幕当天,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主题演讲中的一句话被广为转发——“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还可以在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和资本项目可兑换方面进一步先行先试。”
“‘人民币可自由兑换’这一信号让人振奋。”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认为,虽然下一步将具体采取何种模式还需要观察,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开放度将会进一步扩大。
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执行院长钱军预计,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将主要依靠临港新片区的新政来实现。不过,为了防范金融风险,相关措施还是要分步骤循序渐进。他建议,在临港可以通过鼓励两类投资来推进人民币可自由兑换,一类是进入资本市场的有价证券投资;一类是进行实体的股权投资。这样在盘活证券市场的同时,也能助力临港前沿制造装备企业的发展。
热议的背后,是市场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更进一步的期待,更是对中国金融加快开放的期待。
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交易银行部总经理李晓玮表示:“这体现了监管部门一手抓金融支持疫情防控,一手抓金融改革开放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坚定决心。可以预见,在这一领域将有更多且更加深入的金融开放政策在上海先行先试,这将进一步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质增效和在国际上争先进位。”
“中国资本账户开放已经走了85%以上的路了,但是我们还是要考虑宏观的稳定,以及符合国际惯例的监管,需要加大这方面的研究。从硬指标来看,我们还有很大空间可以发展。这方面上海承担着特别重要的责任,也可以作出特别重要的贡献。”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表示。
改革热词:三角互动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强调,上海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动力源,正在努力打造扩大金融开放的新高地。要立足自身优势,大胆开拓,不断创新,在金融、科技和产业良性循环与三角互动方面进行新探索,在引领未来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三角互动”这一新颖的表述,引发金融、科技和产业人士共鸣。
“金融促进科技研发和产业落地,科技研发为金融和产业提供动力源,产业落地又保障了科技研发和金融获利,这三角互动如果运转起来,将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一位沪上私募人士如此理解。
钱军认为:“科创板在上海的落地和发展,已经成为三角互动最好的实例。”他表示,一方面,科创板的创新让资本市场实现了扩容,从而让国内更多的科创企业得以更快登陆资本市场,获得金融支持,进而让科技研发和产业获得更快发展。另一方面,科创板让全球投资界看到,中国科创企业不再需要出海,就可以登陆资本市场,有利于吸引更多早期海外投资,如VC和PE进入中国市场,提升金融能级。
三角互动的背后,无疑是金融改革的进一步延伸。
这一延伸对于金融行业的倒逼,让海通证券董事长周杰感受深刻:“服务科创板企业是一个全新领域,包括信息披露、保荐责任、销售定价、销售队伍建设和估值能力等方面都需要提升,倒逼我们必须对人才队伍建设、管理流程完善以及激励机制提升等方面做出一些重大改革。”
“上交所将以科创板建设为龙头,大力助推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加大提升新蓝筹和科创企业孵化培育力度与质量,实现产业升级和战略转型。不断增加市场制度供给,推动先行先试一批鼓励科创企业研发,并支持科创企业上市的普惠性政策。对那些有潜力参与全球竞争、得到市场认可的硬科技企业,加大服务倾斜、制度倾斜和政策倾斜力度,不拘一格支持它们上市。
上海热词:引领未来
引领未来,成为了上海在论坛之后的新愿景。在获得一行两会进一步支持后,站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新起点的上海,如何立足自身优势,真正“引领未来”?
上海金融界人士一致认为,不论是人民币国际化,还是三角互动,这些深化改革开放的措施对于上海来说,既是未来发展的抓手,也是担负起的新使命。
改革,坚定不移深化改革。“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最大的优势是,中国未来10年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这本身创造了很多投融资需求。上海成为全球前三的金融中心是大概率事件。但在这一过程中,改革也很关键,搞好科创板和新型金融基础设施,对于未来的上海有重要意义。”中金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表示。
“制度创新,是上海的优势。”一位资深资本市场人士认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制度完善成熟是分不开的。利用科创板和临港新片区的先行先试,不断完善与国际接轨并有中国特色的金融管理制度,是上海需要继续探索的目标。
开放,更高水平扩大开放。钱军提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未来的目标还是“国际化”,不仅是表象的机构国际化,更是内里的从业人员、资本国际化。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何飞认为,加快高水平开放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开放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从“建起来”到“强起来”的现实路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本就是在开放环境中建起来的,未来仍然需要依靠开放解决当前存在的“大而不强”和“全而不优”的短板。同时,开放还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服务“双循环”战略的关键抓手,上海需要依靠开放促进实现国内国外资金、资产、信息、技术等要素合理流动,更好支持国家“双循环”战略。
拥有先行先试的契机,背靠科创板、临港新片区和长三角平台,上海已经开始把引领的目光,投向了更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