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明复先生是我国第一位数学博士,明复图书馆是我一生中进的第一个图书馆。

想起明复图书馆-LMLPHP

我一生中进的第一个图书馆,是明复图书馆。这名称现在不大听到了。其实它是我国第一座现代化设计的正式图书馆,其中的书架、门窗等都是为了防火防潮特地用钢制的。至于怎么会想起建造这么一座科技专业的公共图书馆,这要从1915年10月25日说起。一批中国早年的留学生,如任鸿隽、杨杏佛、胡明复、赵元任、秉志、周仁等青年精英,聚在一起议论如何振兴中华。他们认为要“科技救国”,具体来说,一是办一本杂志,即《科学》,二是成立一个科学组织,即成立了中国科学社,这是纯民间性质的,三是要建立一个科技专业图书馆。这就是现在的明复图书馆。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建我国第一座正式的专业图书馆,经费就是个大问题。这些书生只能外出募捐,寻找赞助,最后筹款有了个基础,就于1929年在上海亚尔培路(今陕西南路235号)开始建造,1931年元旦正式对外开放。同时中国科学社也有了个总办公地点。当时轰动了整个学术界。甚至92岁的老翁马相伯先生也不畏寒冷,赶来参加开幕典礼。

胡明复先生是我国第一位数学博士,为图书馆的创议人之一,又为建立图书馆出了不少力量。可惜于图书馆开幕前已经英年早逝,享年36岁。开幕典礼上蔡元培先生致词,提出为了纪念胡先生,将图书馆命名为明复图书馆。可以说这个图书馆是我国早期“海归”的心血结晶之一。此图书馆于1956年由中国科学社献给了上海市政府。以后名称及内容都有了一些改变,但至今仍被多次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我于1942-1945年就读于淡水路的东南药剂专科学校,仅是高中水平,怎么会和这个专业图书馆有关系呢?当年日寇占领上海,家境贫寒,不可能在家复习功课。后来知道,该图书馆的阅览室完全对公众开放,不需要办卡或办证。阅览室宽敞明亮,桌椅都很空,所以没课时,我就到这里复习功课。中国科学社还办了科普性质的《科学画报》,我可以拿了看。尤其是当时有机化学命名原则刚制订,就在此杂志上连续刊登发表。而我们上课的有机化学教材是英文的,我就把它抄录在我的笔记本上,供我自己学习。

另外还有件很巧的事。我在图书馆常见到化学老师季钟铭先生,当时不知道他找什么材料。我毕业后,他介绍我到他所在的化工厂工作。我问了他这个问题,他笑着说,还与你有关呢。原来当时日光灯(即荧光灯)才发明。我看了此消息,就写了篇短文,贴在讲台边墙报上。因当时是战争时期,灯光管制,晚上路上都不准有灯光,我说如果有一种荧光漆,用于写里弄号码,一定很好。季老师就是去找这方面材料的。后来因为当时只有放射性物质才有此功能,而战时又不可能获得放射性物质,才作罢。

明复图书馆,作为唯一的公共科技图书馆,当时对提高普通老百姓的科技水平,起了一定作用,现在则因为库存书刊多为多年前的,所以性质有些改变。有兴趣的同志,不妨前去看一看这近百年的历史建筑明复楼。

06-21 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