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爱人起身去洗手间。回到卧室的当儿,一丝光亮突然闪现。她,又在抹手机。
“唉,怎么还是0步?”果然,她又念叨着微信运动里的步数。几个小时之前,她就心心念念了,像股民不断盯着K线图。
我吃力地半睁开眼,很快沉沉睡去。直到早上六点,又被她的唠叨惊醒:“还是0步!不知道他一天到晚都干什么?!”
“不要再纠结,不要再微信,你直接打他电话!!”我不再淡定,其实,心里也一直被那个“0步”揪着。
此刻,瑞士洛桑时间,夜里12点。再不电话联系,儿子可能要休息了。一天都是“0步”,他到底干什么?一天都没干什么?带着手机上个厕所,来回起码也有十几步。想想可怕。在他的中午、下午时段,我已问候过两次,没有一字回复,他此时到底处于什么非常状态?越想,越觉得可怕。
爱人回到微信页面,点击语音通话。这是我们唯一的直接联系方式。等了十几秒,无人接听。
“幸亏生的男孩,要是女孩,一个人在那边,你不晓得要急成啥样……”情急之下,我有些慌不择言,把他们母子俩都“嘀咕”了一遍。
微信留言,语音通话,折腾到第三回合,终于接通,那边懒洋洋的:在家,没出去,做作业……
警报解除,虚惊一场。两年前,儿子出国留学,自从开启“微信运动”,爱人就加了关注,从此变得忐忐忑忑:一旦发现儿子的步数在100以内,就开始疑窦丛生;一旦看到步数突破10000,又开始担心忧虑。她的纠结,往往直接传染给我,间接传染给老家生活的外公外婆。只有我乡下的老母亲“逃过一劫”,她不懂什么微信不微信。
“微信运动”,可能是一个不错的发明。你看,它不说一句话,只给你一张带有点赞功能的步数排行榜,就能给你“迈开腿”的动力。它利用了人们的好胜心?虚荣心?不管什么“心”,看到步数不断更新,看到排行榜不断刷新,总不可能一点无动于衷,除非不点,不看。
“管住嘴,迈开腿”,健康养生专家们喊破嗓子宣传发动,最后发现都不如一个计步小程序那么有号召力。前人说过:一打纲领不如一个行动。现在看,一打纲领颁布,可能不如一个工具应用。上个世纪,国家扫除文盲和半文盲,汉语拼音的教学上花了多少时间,多少代价?其实并不如一部手机来得直接有效。小小屏幕上,26个字母“杂乱”排列,你不管会不会拼音,摸索摸索,也就渐渐准确了,熟练了。早年拼音一窍不通的,现在都能盲打,唯手熟尔。——当然,工具应用以及拼音输入法是双刃剑,它又让越来越多的人“写”不出汉字,用进废退也。
“微信运动”,催生人们脚下走路的热情,而步数排行的设计,又激活全民攀比的心态。朋友圈里,有人交代自己的一个生活片段:陪女儿去买奶茶,路走到一半,惊呼:没带手机!赶快掉头,不是担心无法付款,口袋里还有些现金。惋惜的是,这段来回的步数,不能计入“微信运动”!听到惊呼,女儿的批评如春天般温暖,又直击要害:怎么连走路都这么功利?“唉,唉,你这话说的……”很想维护家长的权威,却又脱口而出,“也对!”
这是一个有趣的现实场景。这又是一个有意义的生活隐喻: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过去,这个“算数”,意思就是算了吧,不必计;而今,这个“算数”,却是不少一步,不漏一步。太狠了。
“微信运动”最初上线应用的时候,一点也没放心上。每次看到朋友圈有人晒步数,只觉得无聊:跑了多少步,有什么好炫耀的?等我在爱人劝导催促下,下载小程序,才发现它另有妙用,可以无干扰地关注儿子的出行状况。在“微信运动”里,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只有他一个人,最令我牵挂。
当然,每一个孩子,都有关注他的父母、长辈。上次,小外甥的运动步数半天皆是0,妹妹不便直接问询儿子,怕他嫌烦,转而求助于我。等到那边回复平安,妹妹一声长叹:不晓得是不是血缘关系,就是老不放心他,每次看到他步数不多,就紧张得要命。也不晓得,也不敢问。手上做什么事,心都揪着……
看来,不只我们为子女“瞎操心”,不只我们被微信运动“绑架”。——顺便提醒子女不在身边的父母,读完此文,不要由人及己展开联想,谨慎应用计步程序,少去关注子女步数。声明在先:冲动是魔鬼,关注易后悔;步我后尘者,当心一鼻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