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与等待 , 失败与救赎 。 这是一部讲述爱情的小说 , 里面有青春的激情 , 也有异国的浪漫;这更是一部记录命运的小说 , 三个年轻人分别以自己的方式与时代相处交手 , 期间充满了人性的纠缠和生命的起伏 。

在等待和呼吸间安放爱情与情怀-LMLPHP

6月21日,作家钟求是《等待呼吸》新书发布会在杭州举办,线上直播同步进行。钟求是,评论家黄德海,作家弋舟,作家哲贵以及媒体人萧耳在现场放起了歌曲《氧气》,并与读者聊文学与爱情,人性与命运。

在等待和呼吸间安放爱情与情怀-LMLPHP

新书发布会现场

想写一本“有分量能压得住岁月的书”

为什么要写这么一本书?钟求是坦言,我们一般写中短篇小说都是在生活中某种机缘遇到一个点形成一个故事的核来做中短篇。但这不一样,我已经写了好些年头,总得要写出一本有分量能压得住岁月的书,所以我会有一个稍大的想法,至少把自己内心世界中大的东西归纳出来。如果扩大一点说,有那么一点野心,想把我们这一代人60中后段,60、70年代出生的这一波人的精神轨迹做一个见证。不仅安放爱情,还要安放情怀,这是这本书的主旨。所以,有了这样一个大的想法以后才会创作这本书。

为什么会写这样的故事?

大学毕业之后,钟求是做了15年对外联络工作,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世界形势始终跟踪关注,国外城市情况包括莫斯科发生的一些事他也非常关注,所以对国外的那一段历史很熟悉的,“写这个东西我不惧,心里不害怕”。

钟求是大学在北京学经济学,通读过《资本论》,一字一句地读。学过政治经济学、经济理论,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的进程问题会有一些思考,这两点对外开放的视野与学过经济对社会进程的一些思考就会激活到这个故事中,形成这么一个故事,这是一个大背景。

钟求是记得很清楚,这个小说写了两年,2017年春天开始写,初稿写到2019年1月19日。他透露,写得很累,白天上班,晚上写东西,一般晚上9点多开始写,写到12点多。写完脑子要静下来,得翻翻书,一般要1点半到2点睡。“两年过去了,我都觉得自己老了四岁。但写出来之后感到很欣慰,毕竟写出了自己期望写出的作品。”

迷人的爱情与时代的洪流

《等待呼吸》中的男女主人公夏小松和杜怡,是一对在莫斯科留学的中国大学生。他们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在遥远的异国相识相知,坠入爱河。在莫斯科的世事变迁之中,夏小松意外受伤终至离世,而杜怡回到中国,在生活的漩涡里经历种种坎坷。后来杜怡终于有了新的生活、新的伴侣,然而她的内心一直追寻着多年之前的他,追寻着穿过青春岁月的那一束亮光。

“小说家有非常出色的还原历史的能力,带你忽然回到了八九十年代的爱情。”黄德海评价,《等待呼吸》让他想起了老电影里充满热情又保有距离的爱情故事,“小说前面这部分爱情故事,看得我心情特别复杂,仿佛回到了自己青涩的少年时期。”

“在小说里,爱情并不好写,我们不太去碰的,因为爱情写不好就容易流俗。”弋舟说,但《等待呼吸》在爱情层面的描述堪称迷人,“它是半截半截的,还没有完全展开就戛然而止了。但你会读到一个人对爱情真正的忠诚,还有内心的诚恳与明亮。如果大家对爱情还保有这样的想象,在这本书中会有所满足。”

萧耳直言自己在读《等待呼吸》时掉了好几次眼泪。“中年男人写爱情,我们常说是不是写得有点油腻,带着点嘲讽,或者不当一回事。但当我在这本书里遇到了这样一个发生在莫斯科的爱情,后来看着它变成了一场生死恋,非常感动。我很久没有看到那么深情,那么纯真的爱情。”

戈舟延展开来:“我们知道江浙一带的作家在技术上有着‘语言好’‘结构好’等典型特点,但读完《等待呼吸》后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么多年来没有说准那个事实。其实这些优秀的江浙作家不是机械的冰冷的无情的小说技术主义者。在他们写作技术的背后,是无限的深情。”弋舟称,《等待呼吸》是一部饱含深情的作品。

“我认为《等待呼吸》是钟求是的重要作品,也会是浙江、中国文坛近年的重要收获。”哲贵表示,“每个读者都可以从这本书里看到已经过去或即将到来的时代,也可以感受到自己在时代洪流下极其微妙的震动。”

在等待和呼吸间安放爱情与情怀-LMLPHP

图为钟求是

爱情脱离不了时代。在黄德海看来,爱情与时代其实是一件事。在《等待呼吸》中,痛失恋人的杜怡“从一个保守的女孩,逐渐变成了一个饱受风霜的女性。我们看到的只是她身体观的变化,但背后还有一个更庞大的时代伦理观的变化。”

“我要说的一个问题是,与我们切身相关的时代伦理道德演变并不与你切身的幸福是一致的。在这个问题上,我一直觉得爱情与时代永远捆绑在一起,没有单独的爱情或单独的时代。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小说能帮助我们认知这个时代的思想流变。小说打开了读者有关道德与伦理的思考通道,让自己不被幽闭在思想的封闭空间内。这本书的一个优点在于尝试打开了这么一个通道,撬开时代的这么一个‘洞穴’,让我们逐渐看到这个时代的‘阳光’。阳光有点刺眼,但又与我们有关,因此就变得很重要了。”“社会发展并不是一个可以截断的潮流,而是一个不断流淌的过程。因此,所有重大的心理、经历与感受都已赋予了目前生存的空间,这是一本既属于求是时代的书,也应该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书。”

06-23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