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长江江豚 记者 张龙 摄
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就《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令大家颇为关注的是,长江江豚拟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物种。
图说:征求意见稿中,拟将长江江豚升级为一级保护动物 官网截图
国家林草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调整,遵循了濒危性、珍贵性、相似性、预防性、兼容性、关注度等多个原则。长江江豚、中华凤头燕鸥、勺嘴鹬等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极危物种,本次调整均考虑升级或新增为国家一级保护物种。“我觉得非常有必要!”上海海洋大学鱼类研究室主任唐文乔教授激动地说。
濒危程度超过大熊猫
天生长着一张萌萌的笑脸,生性活泼的长江江豚是长江流域仅剩的淡水豚类,被誉为长江生态的“活化石”和“水中大熊猫”。 据2017年长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结果显示,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仅约为1012头。而大熊猫通过多年保护,数量已经超过2000头。“虽然江豚也有上千头,但种群分布碎片化。事实上,长江江豚的濒危程度已经超过大熊猫。”
图说:武汉江豚馆的工作人员正在给江豚喂食 记者 周馨 摄
唐文乔介绍,长江江豚是哺乳动物,主要生活在长江沿岸,性情活泼,常在水中上游下窜。它们以鱼类、虾和乌贼为食,每天食量占体重的5%至8%。如果生存条件比较好的话,一般长江江豚可以活到20年左右。
“长江江豚极度濒危,主要是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唐文乔表示,“长江航运很发达,但对江豚的伤害很大,加上长江鱼类数量锐减,江豚找不到吃的。”此外,江豚被渔具误伤导致死亡的案例也时有发生。
迁地保护起效果
一直以来,长江江豚被认为是窄脊江豚的一个亚种。2018年,中外科研人员通过基因组数据比较分析,发现长江江豚与海洋江豚之间存在着显著而稳定的遗传分化,已形成独立的进化支系。这项研究成果,令鲸豚类物种由原来的89种增加为90种,这对于长江中唯一的鲸类动物长江江豚来说意义非凡。
目前保护长江江豚的方式主要有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人工繁育三种。“就地保护有一定的效果,但保护区是‘死’的,一旦环境发生了变化,江豚就会迁移,其作用就不大了。”唐文乔告诉记者。
在他看来,目前迁地保护是最可行的一条路径。“将长江江豚迁移到一个相对比较大、环境较好的水体,减少人为干扰,种群数量恢复的效果不错。”他举例说,在湖北天鹅洲,我国首个长江江豚迁地种群已从最初引入的不到10头增长至约80头。
图说:唐文乔课题组镜头里的江豚 上海海洋大学供图
唐文乔课题组连续多年考察发现,在长江口崇明西部东风西沙水域可观测到长江江豚踪影,数量超过20头,这是崇明岛西部水域近年来新发现的江豚种群。“江豚一般是两三头一起小范围活动,在‘打猎’的时候才会集体出动。”唐文乔透露,“二十多头江豚算是一个比较大的种群了。”
保护等级提升意义大
此外,农业农村部宣布,2021年1月1日起,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保护区以外天然水域实行暂定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期间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这对江豚种群数量恢复大有帮助。它们食物充足了,也没有了‘绝户网’的威胁,相信生存状况会有好转。”
不过,唐文乔还是指出,影响长江江豚生存的各种危险因素依然存在,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