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需要一遍又一遍苦口婆心提醒,才能把损失降到最低。毕竟,随着生活秩序逐步回复常态,骗子们也重新上岗了。
6月,中国银保监会在全国范围部署开展了以“保住钱袋子·护住幸福家”为主题的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活动。好话不嫌多,篱笆要扎牢。最近,银行柜面这道关口前,识破骗局的故事又冒出一批,试举几例。
6月11日,市民张女士被非法平台推出的“高收益”产品诱惑,到招行上海曹家渡支行办理转账汇款业务。高度警觉的员工关注到异常,当场劝阻,耐心分析疑点,详解金融风险。张女士终于识破骗局,及时终止交易,成功守住了“钱袋子”。
一位76岁的老太太近日在一年轻女子陪同下,到兴业银行上海宝山支行柜面办理22万元取现。大堂经理警觉地询问取现用途,老太太回答,这笔钱是付给北京的“名医”,用于购买“进口药物”。面对银行工作人员的追问,陪同女子一眨眼溜了。民警到来后,确认老太太遇到了金融诈骗。取出的现金重新存入了账户内。后续社区工作者将跟进随访、转告家属,防止老太太再度被骗。
“恭喜你,中大奖啦!”86岁的独居老人险些中圈套。3周时间里,她陆续收到标志为北京某制药公司的电话和信件,祝贺她获得一等奖,以公证处名义告诉她先汇2万元公证费,再支付80万奖金。老太太把这件“好事情”告知平时很信任的工行上海静安支行客户经理小郑,希望把“奖金”买成低风险理财产品。小郑4次劝阻老太太这钱不能汇,分析诈骗手段及利害关系。6月5日,老太太接到对方电话称当天是汇款最后一天,逾期奖项作废,执意前来汇款。经过网点行长和属地民警轮番劝阻,她终于醒悟过来。
今年有个特点,市场平均收益率不断下降,余额宝等货币基金当前的年化收益率已经跌破了2%。一季度股市又大起大落,今年理财特别难,平常心对于投资者来说尤为重要。投资的铁律第一条便是保护本金安全。允诺的高收益甚至免费午餐,诱惑力很大,但是可能实现吗?多问一句,为什么这样的好事平白无故落到自己头上?千万不要一时被高利息迷惑,损失了大笔本金。做子女的,最好多关心一下老人的理财计划。
银行柜面是最后一道防线,而第一道防线是投资者自己。
多看前车之鉴,保护好“钱袋子”。
首席记者 谈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