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发布会|加强环境治理,每月15日全民参与“大扫除”-LMLPHP

图说: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  首席记者 左妍 摄

守住城市安全底线,加强食品及加工环境监测工作,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今天上午召开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卫健委、市商务委、市住建委等部门介绍了近期防控重点工作。

爱国卫生运动消灭卫生死角

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介绍,6月以来,上海深入开展爱国卫生八大专项行动,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大力普及健康知识。每月15日作为全市“环境清洁日”,上海广泛开展大扫除,消灭卫生死角。

近期,市爱卫办会同市住建委、市绿化市容局、市房管局、市城管执法局等部门,围绕居民小区、建筑工地、商务楼宇、集贸市场、沿街门店等7类重点场所,部署落实环境卫生清洁、病媒生物防制和消毒工作。建立每月“爱国卫生集中行动周”和“每周四市场卫生大扫除”工作制度。6月以来,已动员单位7611家、志愿者17.5万人次参与活动,整治集贸市场767个,清洁老旧小区4802个。

针对疫情防控重点问题,上海还将聚焦农(集)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超市等各类重点场所的综合整治,统筹协调爱卫会各成员单位,进一步推进夏秋季爱国卫生运动。

农贸市场闭环管理,上海主副食品供应稳定

市商务委副主任诸旖说,上海要求各大批发市场加强人员出入闭环管理,实行“1人、1证、2码、1承诺”制度。“不符合要求的人员一律禁止入场,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卫生健康部门,采取相应的集中隔离或社区健康管理措施并进行核酸检测。下一步,市商务委还将会同市相关部门和各区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农贸市场各项防疫措施落地落实,运营安全有序。”

与此同时,为了让市民过好端午节,市商务委会同各相关企业和各区着力强化产销对接、加大货源组织,全力保障节日期间蔬菜、猪肉等主副食品市场供应。

蔬菜方面,近一周,本市每日蔬菜批发交易量基本稳定在9000吨左右,主要批发市场对接的紧密型域外蔬菜基地达127个,遍布海南、云南、江苏、浙江、山东、宁夏等南北各大主要蔬菜产区。数量众多的基地保证了上海市民一年四季能够吃到不同产区供应的时令蔬菜。端午“小长假”期间,蔬菜集团除保证主要常规品种供应充足外,还从浙江、湖南等省组织了粽叶、茭白、百合等时令品种供应上海市场。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也加大了对云南生菜、荷兰豆等高原蔬菜以及苏浙皖地区空心菜、米苋等绿叶菜的采购力度。

肉类方面,主要猪肉批发市场已组织主要经营户与山东、河北、黑龙江等16个主要产区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供销关系。节日期间,本市主要批发市场每天可供应猪肉约1万头,较平时增加10%。本市主要超市卖场、生鲜电商等零售企业也发挥渠道资源优势,加大节日备货。

加强检查环境,1617个问题已整改

环境整治是防控工作的重要一环,市住建委副主任金晨说,梅雨季节雨水充沛、气温升高,导致蚊虫等病媒生物更易滋生,对环境整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上海已全面开展重点场所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并形成每周四各类市场环境卫生“大扫除”制度。上周四,在市环境整治组和市爱卫办的组织发动下,全市近3万人参与,在1200多家农(集)贸市场、批发市场、大型超市等重点场所,清除杂物堆放4000多处,增补防鼠、防蝇设施9500多处,清除散在垃圾900多处,开展预防性消毒面积190多万平方米、摊位5.5万多个。

与此同时,市、区有关部门也正紧锣密鼓开展相关检查工作。

6月18日至22日,各级相关部门共针对农(集)贸市场、批发市场、“夜间经济”等重点场所开展检查3094次,发现问题1718个,主要是:食品加工区成蝇密度较高,防蚊、防蝇设施有待加强;市场消毒防护措施不完善,部分从业人员仅用清水保洁,消毒措施及制度有待进一步落实;部分市场无通风设施或通风设施未启动,市场通风措施需进一步加强等。截至目前,已经整改1617个,剩下101个正在抓紧整改中。

下一步还将继续加强督查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落实整改;积极动员社会参与,不断深化环境脏乱差场所和背街小巷、村前屋后环境治理;广泛做好个人防护提示,推动形成良好卫生习惯。

首席记者 左妍

 

06-24 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