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城市,人文化气息,人情味生活——在上海,都市生活亦可“诗意栖居”。

岸线共享,“一江一河”的生活秀带还水于民,满足人们走近母亲河的愿望。

绿意共享,家门口的口袋公园,成为散步遛娃新去处。

设施共享,街区公共空间升级重塑,“螺蛳壳里的道场”蕴含巧思。

数据共享,打通服务与管理的“任督二脉”,智慧生活日益便捷高效。

……

这些你我身边的“福利礼包”,人人可见、人人可享。

水岸共享:生活秀带 寸寸精心

“以前我们是‘见江不近江’,现在碰到周边邻居,大家都改问:‘去过滨江了吗?’”最近,只要天气晴好,家住附近的陶老伯都会和老伴一起,到黄浦江边散散步。

杨浦滨江曾见证上海百年工业的发展历程,而今,“工业锈带”摇身一变,成为“生活秀带”。原英商新怡和纱厂内多了一片生态湿地,制皂厂旧址改造成有咖啡、有IP的“皂梦空间”……工业文化与生态休闲巧妙融合,为附近居民增添更多幸福感。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共享上海:申城“福利礼包”惠及你我-LMLPHP

图说:杨浦滨江原英商新怡和纱厂内的湿地 种楠/摄

走累了,陶老伯习惯到驿站歇歇脚。穿过“1902祥泰木行”主题区,绿意掩映间,一座“人”字形的小木屋敞亮通透。尽管地方不大,但“人人屋”功能却很丰富:不仅能为市民提供借阅图书、医疗救助、无线网络、手机充电等暖心服务,更是一个开放式党建服务平台。

像这样可观景、可休憩的玻璃木屋,在浦江两岸还有不少,它们如点点珍珠,串起亲水岸线。近日,浦东滨江新华绿地和船厂绿地段新添3座“望江亭”,而在之前,浦江东岸22座“望江驿”已全部建成开放,一公里一座,织密东岸滨江公共服务体系。

上海因水而生、因水而兴,“一江一河”宛如城市血脉,承载发展记忆。2017年底,黄浦江两岸45公里岸线公共空间已全线贯通,如今,另一条“生活秀带”也在精心打造——今年年底,苏州河两岸42公里公共空间将贯通开放。

“离母亲河更近一点”是人民的心声。根据规划,苏州河贯通要尽可能扩增公共活动区域,充分释放步行空间。

北苏州路位于“一江一河”交汇处,原本一处作为停车场的断点,置换后将被改造成为开放性景观平台,随着滨河步道逐节打通,“河畔会客厅”轮廓初显。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共享上海:申城“福利礼包”惠及你我-LMLPHP

图说:苏州河南段景观岸线上,“苏河之驿”近日亮相 杨建正/摄

苏州河南段(黄浦段)景观岸段,全长410米的“苏河之驿”刚刚亮相,飞鸟形状、几何造型结构的廊架,让“看看河景、吹吹晚风”成为周边居民不约而同的夏夜默契。

黄浦江畔,流光溢彩;苏州河湾,寸寸精心。亲水岸线的点滴变化间,蕴藏着人民生活的幸福密码。

绿意共享:美入民心 步步成景

每到傍晚,松江区九里亭路九杜路口的街心花园就会热闹起来。绿意与花香之间,一条蓝色健身步道蜿蜒其中,秀浜河区域还有观景平台,三三两两的居民,或是推着童车散步,或是坐着休息乘凉。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共享上海:申城“福利礼包”惠及你我-LMLPHP

图说:松江区九里亭路九杜路口的街心花园 图片来源:绿色上海

去年初,这里还是一片闲置地,如今已成为周边居民健身休闲的好去处。家住附近小区的李先生经常带着7岁的女儿来骑车:“花园就在家门口,附近的小孩也经常过来,女儿在这里交到了不少好朋友。”

5分钟之内就进入可漫步、可休憩、可赏景的绿色空间——无论你居住在上海哪个区域,这样的愿望正日益成为现实。像九里亭街心花园这样利用“边角料”在城市“夹缝”中生长起来的“口袋公园”,去年上海新建了60座,截至年底总量已达151座。

寸土寸金的市中心也能开窗见绿。南京西路、石门一路路口,色彩斑斓的欧洲模纹花坛式垂直绿墙,与莫兰迪色系的景墙巧妙组合,石南街心花园闹中取静;重庆南路、南昌路路口则新建一座玉兰园,引种近20种新品种木兰科植物,并栽种园艺八仙花、紫花美女樱、德国鸢尾、花叶络石、玉簪等。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共享上海:申城“福利礼包”惠及你我-LMLPHP

图说:南京西路石门一路路口的街心花园 记者 周馨/摄

都市内不仅有“口袋公园”,也有“绿野仙踪”。6.25公里长的长宁区外环林带生态绿道年初开放,人们惊喜地发现,原本“看得见走不进的密林”蜕变成“人人走得进可享用的休闲绿地”。而青浦太浦河畔,九洲涵养林宛如“九洲仙境”,树木繁盛、百鸟啼鸣,长约12公里的彩色徒步道让你的心灵与身体都能来一次“森”呼吸。

目前,上海人均拥有8.3平方米的公园绿地面积,比2016年底多出0.48平方米。今年,本市森林覆盖率将达到18%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8.5平方米,建成4个绿化特色街区、30个街心花园,创建命名10条林荫道、10条绿化特色道路……更多葱茏绿意,正在快速蔓生。

设施共享:街区升级 处处品质

“水泵机拆走以后,留下三个方形的黑洞,地下室变成了臭水沟,没人敢进。”小区内废弃多年的水泵房,曾经让普陀区石泉路49弄的居民们怨声载道。过去,水泵房是用来抽取污水并泵送到其他地方的,废弃之后,墙体斑驳,藤蔓丛生……而就是这么一间无人问津的“小黑屋”,却被社区治理者与设计师看中,成了“宝贝”。

“最开始只是因为街道需要建设网络信息化中心,在办公空间紧缺的情况下,我们注意到了废弃几年的水泵房。但在改造过程中,我们发现这是城市更新的一次有意义的探索。”石泉路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于是,在保留建筑原有结构和空间格局的前提下,小屋焕然一新:三个“黑洞”已被清理,铺上玻璃;二楼成为石泉路街道网络信息化中心办公楼,外面有一条小花园长廊;一楼用作社区共享活动空间。小屋门口,有两棵漂亮高大的香樟树紧贴着建筑生长,在白色墙面的映衬下,更显得生机盎然。昔日水泵房摇身一变,成为居民非常喜欢的纳凉空间。

城市微更新,让一些老旧小区的配套设施实现功能复合利用。这不仅满足了人们的日常使用需求,还能促进社区自治与邻里和谐。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共享上海:申城“福利礼包”惠及你我-LMLPHP

图说:“我嘉书房”一角 记者 李铭珅/摄

有了更高品质的宜居环境,还需更高品质的文化生活。在南翔古镇檀园边,有一座24小时开放的城市社区图书馆“我嘉书房(南翔·名士居)”。窗外,江南园林古色古香;屋内,书海墨香诗情画意。“我嘉书房”与全市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结合南翔老街的“三画”基地(年画、连环画、宣传画)资源,这里还特别收藏了4000余本连环画册。

以政企合作模式开设的“我嘉书房”,目前在嘉定已有30家,实现街镇全覆盖。它功能多元,是自助图书室,是文化交流休闲空间,也是志愿者服务基地。一些街镇还将“我嘉书房”与综合为老、便民服务等项目一站式整合成“邻里中心”。

文化、健身、就医、助餐、养老、遛娃……细数居民家门口的“公共客厅”,虹口有“市民驿站”、徐汇有“邻里汇”、浦东有“家门口”、杨浦有“睦邻中心”等,持续拓宽服务半径。

数据共享:“云端”智慧 时时便捷

在静安区临汾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除了传统的综合受理区域外,还有一片自助体验区。在自助终端机上核验身份,不一会儿,一本崭新的就医记录册已经制作完成,张老伯熟门熟路地取下透明封皮:“不用等叫号,在机器上就能自己换就医记录册了,方便!”

更换就医记录册、居住证信息更新……以往居民办这些事得去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柜面排队,如今,在“超级智能自助终端设备”上也能自助办理。

临汾社区60岁以上户籍人口比重超过42%,老龄化程度较高。社区工作人员介绍,大部分老年人更倾向于线下办事,自助终端设备可以办理量大、流程相对简单的事项,大大缩短排队等候时间,今年初投入使用以来,颇受欢迎。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共享上海:申城“福利礼包”惠及你我-LMLPHP

图说:“一网通办”打造网上总门户 记者 徐程/摄

“一网通办”进入第三年,让百姓享受到减材料、减环节、减跑动次数等便利,背后是数据共享打通服务“堵点”。线下,个人事项进一步向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下沉,实现“全市通办”;线上,推动高频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在“随申办”App或小程序上指尖办事,已经成为不少市民的习惯。

社区治理也用上“乘法”。防疫期间,浦东新区花木街道的居委干部不再当“千手观音”“表哥表姐”:利用智能化手段,小区根据返沪人员数量分色标注,红色越多越需要被关注;每栋楼每一户房屋居住、出租、空置情况一目了然;老人、幼儿、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党员、志愿者、楼组长也清晰显示……社区一线的战斗力被充分释放。

近日,一个推动智能化与社区治理融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的“社区云”平台已应运而生。预计年底,全市16个区215个街镇6077个居村委会,都将通过这一平台开展社区治理和为民服务工作。

依托海量的数据汇聚,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完善全方位服务体系,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实现城市全周期管理——“两张网”赋能智慧生活,与你我共享。

06-24 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