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画过一张画,一只兔子和两个柿子。
兔子在传统文化中是柔顺、善良之代表,引申为平安之意。两个大柿子谐音“事事”。这张画就有了“事事平安”或“事事吉祥”的美好寓意。
这种谐音的吉语在明代就有,在清代达到了顶峰,什么“封侯拜相”“平升三级”“一路连科”“冠上加冠”“六合同春”“指日高升”“事事大吉”……这些谐音的吉语深受老百姓喜欢,一直影响到现在。
不信您问现在的手工艺者,他们刻和田玉、刻南红、刻翡翠等等,都是这些题材最受欢迎,也最好卖。当代的画家也不能免俗,大公鸡、大牡丹、大寿桃都是他们偏爱的题材。山水画往这上靠不上,就编出一个有“有靠山”的寓意──也不应苛责,平安吉庆的题材永远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
齐白石当年在湖南,画美人最拿手,人称“齐美人儿”。后来改画那些冷逸的题材,什么怪石啊,芦苇啊,画风也是八大山人曲高和寡的那一路,基本上就没饭吃了。快六十岁的时候,齐白石独身闯京华,“饿死京华公等勿怜”,想必是认为京华人士的学识见识、欣赏水平都要比湖南乡间高出不少。没想到,到了北京,除了极少几个人如陈师曾、陈半丁欣赏他,其他人还是看不上他。在湖南还能靠画美人的小名儿卖点画,在北京这样高手如云的地方,根本没什么卖画的机会。
齐先生身陷绝境,背水一战,衰年变法,花了十年时间,把篆书的笔法融入到大写意中,题材和用色则都调整到迎合市民阶层审美的方向。火了。
齐先生高绝的地方,是“大俗大雅”,俗是俗了,但雅也雅到了极致。表面是迎合实际是引领。老百姓一看:哇,这大红大绿,这大公鸡大荷花真好看,真吉祥!高手一看:哇,这用笔,这用墨,这构图,这境界,直入神品啊!“卖钱”跟“警高人”,齐白石两件事一块儿给办了。
说回我画的那张小兔子,有意把兔子画得像个糯米团,甜甜糯糯的一团,看着就想咬一口。旁边用大红的柿子一衬托,还带了些西画的光影效果。自我感觉还是很良好的,当然也是因为脸皮比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