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18”年中大促,天猫和京东销售数据双双创新高,与此同时,消费者的“吐糟”也不少,借疫敛财哄抬菜价、红米K30 Pro一月降价700元、“红包抢了900个打开只有几块钱”、直播翻车双倍赔偿,“低过老罗”成热词……中消协对6月1日—6月20日期间相关消费维权情况进行网络大数据舆情分析,共监测到“吐槽类”
消费维权信息1232056条,占消费维权信息总量的18.99%,负面信息主要集中在直播带货、价格竞争、短信骚扰、红包活动、假冒伪劣等方面。
大促狂欢背后,中消协根据消费者吐槽梳理出五个“警惕”:
火爆直播带货营销场景中,平台责任意识、品质意识缺失现象值得警惕
多位网友称,罗永浩直播间相同产品价格比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贵出不少,不符合直播间宣传的“全网最低价”。经过比价发现,罗永浩团队在直播中售价2448元的录音笔,其他电商平台只要2398元。一款台灯,罗永浩直播间售价279元,而其他平台上售价为269元。在直播中,老罗刚喊完“上链接”,多个平台立刻给出了“低过老罗”的价格。“低过老罗”一时成为网络热词。
中消协分析,直播带货是零售行业与互联网创新“相处方式”的实践,也是市场销售与信息传播跨界融合的结晶。与消费者对这一新业态新模式的积极响应和包容忍让相比,部分直播带货平台却因新零售、新业态的身份“恃宠而骄”,利用规则与标准的暂时缺席,大肆转嫁行业集体试错的成本。
如何将大市场的消费需求尽快转变为供给侧的创新动能,是促消费回暖、提振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些直播带货的言而无信、忽悠第一,责任意识、品质意识的缺失就格外值得警惕。
以价格引流量促销竞争,无视消费者合法权益与良好感知值得警惕
利益驱动下,网络促销各方关系因“非常时期”的“非常诉求”,较以往更加复杂和紧张,通过补贴战、价格战抢流量、抢顾客已成“必杀技”。
舆情显示,今年618各大电商平台的价格优惠规则较以往相对简单明白,本该获赞。但在某些具体的个性化场景中,诸如百亿补贴、大额消费券、超值优惠等,却似乎成了请君入瓮的噱头,给人留下“承诺无度、践诺无实”的负面感受,容易成为泼在正在不断回暖的消费信心上的一盆冷水。新的竞争格局下,因价格战的老套路导致平台商誉与消费者合法权益、良好体验的“多输”的情景却“风采依旧”,应引起相关各方的足够警惕。
短信促销频繁精准轰炸,消费者“防范意识疲劳”“选择默认侵权”现象值得警惕
监测期内,共收集广告、短信骚扰类负面信息84283条。6月1日—6月20日期间,广告、短信骚扰类负面信息呈小幅波动增长趋势。负面信息在6月17日出现小高峰;网友表示,部分店铺以优惠券为诱饵,引导消费者加入其店铺会员,收集用户手机号精准推送节日噱头的广告短信。近两个月以来,“五一”“儿童节”“618”,三次促销轮番精准“轰炸”,让人防不胜防。消费者即使不想消费,每月也会受到至少一次的各种广告短信骚扰。
舆情显示,部分消费者对短信频繁轰炸、商品精准推荐等“无法取消的骚扰”,已从最初的不胜其烦逐渐转变为“这个可以偶尔有”。这一变化的背后,虽然有消费者对部分促销信息“确实有用”的考量,但更多的还是无法抵制骚扰的无力感,以及由此带来的“防范意识疲劳”。
在每次消费行为都被数据化的现实语境中,每个人都有责任当好个人信息的“守门人”。舆情中传达的消费者对个人信息被滥用、个人安宁被打乱的某种“默许”与“默认”,在个人信息保护立法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因“不合拍”而格外值得警惕。
红包“邀约”消费者互动的“游戏”,“消费信心值”被损耗现象值得警惕
红包活动一直以来是各大电商平台吸引用户、提升销量的惯用手段。监测期内,共收集购物红包类负面信息31651条,主要涉及红包金额太小,红包不到账等问题。消费者吐槽较多的红包活动主要有:京东平台叠蛋糕活动,部分用户红包没有到账,“要等10个工作日审核,完美错过618”;淘宝618理想生活列车活动,有消费者反映“活动抢了40多个红包,打开只有10块多,满满的失落感”。还有拼多多用户遇到同样的遭遇,“900多个红包只有8块钱”。
中消协指出,舆情中,消费者对平台的红包游戏规则失望吐槽,固然有“薅羊毛”而不得的心理作用,但主要原因还是部分平台的有诺无信、有名无实。从营商角度来看,类似失信行为无疑将造成“消费信心值”不断被损耗。而从大的社会诚信机制建立与完善的角度考量,从消费互动开始的这种“轻然诺”的做法,是否可能向多维度、多领域渗透扩散,进而侵袭社会诚信的健康肌体,应引起警惕。
个别购物APP平台公然出现霸王条款、“奇葩”规则值得警惕
网购遭遇假冒伪劣是网友反映强烈的热点。尤其值得警惕的是:监测期内,共收集得物App有关负面信息8735条,主要涉及假冒伪劣、鉴定费、优惠券等问题。相关负面信息分别在6月9日和18日出现两次峰值。
6月19日,网友@徐同学max说:“(得物App)购买页面上没有任何提示说鞋子会比常规鞋码小,建议买大一号的文字信息。(发现问题后)跟客服协商,却一直需要排队。好不容易沟通上,对方却要求必须赔偿平台89元所谓鞋子鉴定费,而且还需要自行承担运费。在鞋子有问题的情况下退货,我还需要承担这些???恕我接受不了,如果鞋码合适这些问题我都忍了,但确实是不合适。之前在平台上买过好几双鞋,第一次退货,希望平台能妥善解决问题。”
中消协指出,不管是守成的巨头平台,还是崛起的网售新军,都必须在法制与规则的边界内“跳舞”。而诸如“退鞋要交鉴定费”之类的奇葩规则、霸王条款,流露出的却是对法律与规则的无视与无知。而“新进”主体的这种懵懂无知,是个案还是普遍行为,应该引起相关各方的关注和警惕。